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肖新俊 董惠玉)春和景明时,寻根问祖处。3月7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红石榴志愿服务队28个民族56名师生踏春而行,在炎帝故里展开了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当土家族银饰与维吾尔族花帽辉映在神农大殿前,一场以“寻根谒祖 同心筑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实践课,正在书写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
在炎帝神农大殿,28个民族的师生共同拜谒炎帝神农始祖,表达心中景仰之情;在印有民族名称和简介的56块民族文化石景点,各民族学生激动地找到自己的民族石,并且向祖国深情祝福“中华民族一家亲。”在神农大像脚下,“玉见·红石榴”思政工作室教师们现场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课,学生们认真聆听,并且手拉手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立誓祖国“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从56双紧握的手中流淌而出,身着民族盛装的青年围成同心圆,用28种方言同诵“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声浪激荡在炎帝故里。
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肖新俊表示:“作为炎帝神农诞生地,随州承载着始祖八大功绩与炎黄结盟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们将持续发挥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的先锋作用,深化炎帝精神时代阐释,构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平台。”
2023级移动商务班土家族学生牟惠敏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印记。作为志愿服务队成员,我将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自觉,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与实践者。”
“通过寻根之旅,我更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本质,新时代青年应当携手共筑民族团结基石。”2024级临床5班维吾尔族学生热孜宛古丽•艾麦尔表示。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将这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转化为育人实践。通过“红石榴之家”民族学生成长驿站、“玉见·红石榴”沉浸式思政课堂等创新载体,让炎帝精神中蕴含的创造、奉献、团结基因,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生根抽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圆中国梦注入更多更大的团结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