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构建师生情感共同体,让心理健康教育“暖心”又“走心”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0日21:5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王敏 摄影陈玲)心灵对话,育见成长,心理课堂如何“走心”?3月28日上午,武汉市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师生互动研讨活动在洪山区第十小学举行。活动致力于探索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引导能力。

启幕暖心之旅 共筑心理成长防线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办,洪山区教育局协办,洪山区第十小学承办。武汉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洪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胡明礼,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陈敏丽,洪山区第十小学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各区心理健康教研员,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活动由武汉市教科院基教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徐精敏老师主持。

徐熊老师携手小伙伴们精心筹备,为大家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春天的律动》暖心健康操。与会老师们沉浸其中,尽情享受着轻松与愉悦,身体的活力也被彻底唤醒 。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新时代教育回应时代关切的天赋使命。”洪山区教育局三级调研员胡明礼介绍,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稳定的教师成长机制,常态的隐患排查机制,动态的三级包保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形成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模拟心智情境 浸润情感融合路径

“时光回忆舱”“烦恼化解屋”“信任迷宫”......洪山区第十小学郭佩文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富有情感的心理健康研讨课——《同桌小伙伴》,引导学生认识同桌关系中的美好与烦恼,并学会化解冲突的具体方法。

郭老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了三年级学生“交往需求增强但冲突解决能力不足”的典型特征,通过具象化的活动设计,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化。课程设计科学严谨,既有心理学理论支撑,又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合作、情感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洪山区第十小学杨楠老师带来了一堂温暖而富有深意的五年级心理健康研讨课《我的烦恼向谁说》。该课程紧扣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管理需求,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机制。

课程以“智慧树”为隐喻载体,巧妙设计了“找找小烦恼”“烦恼故事屋”“烦恼直播站”等互动环节。课例以其鲜明的活动性、实践性和情感性特点,为如何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有效的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学生们通过匿名书写、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逐步突破心理防线,学会识别烦恼情绪并选择适当的倾诉对象。

破解互动密码 共探心灵对话之道

在精彩纷呈的研讨课展示后,在市教科院基教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陈敏丽的带领下,洪山区心理健康教研员韩亚平老师组织洪山区教研团队成员郭佩文、杨楠及李懿姝老师,共同开展以“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师生互动的难为与可为”为主题的现场研讨环节。研讨采用开放式对话的形式,与会教师围绕课堂观察展开深度交流。

活动当天,近300名参与教师通过电子问卷系统参与了现场调研。借助智能统计工具,研讨环节实时展现调研结果,直观展现了教师群体的共性困惑。研讨团队对于“师生互动难点”问题围绕“课堂组织与纪律”“互动深度与广度”“学生参与度”“互动问题设计”“教师回应与评价”“课堂氛围营造”“课堂现场生成”方面展开分析,并根据教育实践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策略。

陈敏丽主任适时引导,将讨论聚焦于“如何平衡课堂预设与生成性互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特点与互动设计”等核心议题。现场研讨热烈,陈主任的引领与讲解、洪山区教研团队的智慧与团结,现场各位教师的参与和思考,既直面了师生互动中的现实挑战,更看见了破局创新的可能性和方向性。同时这样市区校教研一体化的形式,凝聚着更多的共识与策略,为破解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难题提供了多元解决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积极心态,化解消极情绪。”武汉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汉强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教师需帮助学生提升压力调节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同时构建全方位心理支持网络,及时识别和干预心理困扰。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应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中有光”才能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创新并坚持持续创新,变化并主动适应变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问题,激活“心”力量,解锁“心”烦恼的不变真理。期待心理健康教师能更精准地引导学生,学生也能在互动中敞开心扉,获得心灵滋养,共同推动武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新高度,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