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吴菲 摄影齐一璇)“老师!我的手摸起钢丝网像绒毛。”“镜子里的好朋友为什么在转圈?”4月1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美联奥林匹克幼儿园的操场变身“迷你科技馆”。近400名萌娃围着“天鹅绒触觉”“翻转的镜像”“跳舞的回形针”等10件互动展品惊呼连连。这是武汉市科学技术馆“科普大篷车”首次开进将军路街第二片区公办幼儿园,用“可触摸的科学”为3—6岁幼儿播下探索的种子。
当科学遇见童真:一场颠覆认知的体验
上午9点50分,小(2)班的小朋友用双手轻轻夹住“天鹅绒触觉”展台的钢丝网,突然瞪大眼睛:“真的,我的双手像摸小猫一样软!”科技馆张老师蹲下身,用“触觉错觉”解释原理。
隔壁展台,大班的孩子们正围着“翻转的镜像”装置展开科学探险。两个孩子一左一右转动镜筒,看着对方的头像在镜中“跳舞”,笑得前仰后合。一场关于光的反射的启蒙课在嬉笑中完成。
“针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我们精心策划了80%的可触摸式展品。”科技馆张老师告诉记者,带电展品仅保留“跳舞的回形针”等2项,其余像“针幕”“懒惰环”等都支持亲手操作。孩子们不仅可以驻足观察,还能上手转一转、摸一摸、推一推,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记者看到,在“磁力传动摆”前,孩子们排队推动单摆。当磁力让所有摆锤“蛇形游动”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
从“一辆车”到“一个生态”:科技素养“幼有所育”
“幼儿园阶段是科学兴趣的黄金期。”将军路街第二片区公办幼儿园总园长周艳透露,半年前看到科普大篷车走进幼儿园的活动时,她就“心痒痒的”,要把这样的科学体验带到自己片区。
周艳回忆起筹备过程仍难掩激动。从第一个咨询电话开始,科技馆的每位工作人员都给予了全力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每年5月的全国科技活动周、9月的全国科普日……社会各界都在为科普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
据介绍,将军路街第二片区公办幼儿园将每月的18日定为“科技发现日”,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也将开设“小科苗学院”专栏,展示亲子科学小实验资源,推送科普知识和幼儿园的科探课程故事等。幼儿园还将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公益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环保主题、科探主题的宣传,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与创想能力,让好奇心成为孩子成长的引擎。
“今天的科普大篷车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与科技馆和科协等携手,把移动科学驿站、星际创游工作坊、‘科技+教育’教研沙龙项目持续做下去,让科学精神真正融入孩子们的成长基因。”周艳说这话时,身后响起正在体验“双曲狭缝”的孩子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