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陈晨)当数学的“元角分”遇上语文的“叫卖声”,当美术的创意碰撞财商启蒙,课堂摇身变为热闹的“购物街”!4月29-30日,江汉大学实验小学一年级师生打破传统课表,以“欢乐购物街”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数学、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实践,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燃”起来。
从“钱币叮当屋”的激烈角逐,到“宝藏集市”的财商初体验,一场“欢乐购物街”证明:当知识遇见生活,学习便能迸发无限可能。
数学+文化:“元角分”解锁祖国山河
“3张5元能买12元的玩具吗?”数学课上,孩子们通过“换钱小游戏”熟练运用加减法,而人民币背面的桂林山水、泰山图案,则成了语文课的“活教材”。学生们诵读课文片段,在认币中感受“数字认知”与“文化认同”的双向奔赴。
最激烈的当属“钱币叮当屋”竞赛,三轮淘汰赛从基础计算到综合换算,小选手们屏息答题,啦啦队欢呼震天,最终优胜者捧回的不仅是奖状,更是对人民币的深度理解。
语文+美术:小商铺里的“创意风暴”
“哪吒驾到,义卖热闹!”“宝藏杂货铺限时折扣!”语文与美术的联动,让每个摊位都“会说话”。孩子们用彩笔设计招牌、撰写吆喝词,稚嫩的手写价签上,既有数学的“定价逻辑”,也有美术的“视觉美学”。
叫卖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小老板”们手舞足蹈,有的配上道具音乐,有的亮出“限量优惠”,短短几句口号,既练口语又秀创意,引得“顾客”纷纷驻足。
实践+财商:55元零钱的“人生第一桶金”
“旧玩具再利用,环保又省钱!”“找错钱要及时退回!”在“宝藏集市”环节,学生们化身“店主”和“顾客”,用真实纸币完成交易。店主需推销商品、记账核算,顾客则要精打细算、核对找零。
道德与法治的“勤俭节约”“诚信交易”理念,悄然融入每一笔买卖。国际货币展区更是打开视野,孩子们通过外币图案感受异国文化,实现跨学科学习的多元延伸。
“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在活动分享会上,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收获。这场跨学科实践,正是江汉大学实验小学落实“双减”政策的缩影——通过重构课堂时空,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使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实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回应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课改要求,更通过作业优化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让“减轻课业负担”与“提升学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校内外资源融合机制,开发更多“学科+生活”“知识+实践”的主题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更富弹性的教育生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