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魏召)5月13日上午,湖北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2025届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作品展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美术教育系25名毕业生的54余组/件作品,集中展现了青年学子对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深刻探索,为新时代美育注入鲜活力量。
重构艺术与时代的对话
“今年的毕业季主题为‘境’。‘境’既承载中华文明对时空与存在的哲学思辨,亦呼应数字技术重塑现实的当代命题。”据艺术教育学院院长王灵毅介绍,此次展览中,毕业生们运用多种媒介,在具象与抽象、传统与创新间架起对话的桥梁。从市井烟火到非遗传承,从工业遗迹到未来生态,作品不仅呈现技艺的精进,更直面“AI技术冲击艺术创作”“数字原住民审美缺失”等时代议题。
“‘境’非终点,而是起点。25粒美育火种将以此为舟,在虚实交织的语境中探索新路径,为新时代美育掀起澎湃波澜。”王灵毅寄语学子传承湖美“崇德笃学”精神,以艺术之笔回应时代之问。
在算法时代守护艺术温度
教师代表李颖婷在致辞中以“生命叙事”定义本届毕业作品。她回顾了学子们四年间的创作历程,并表示,这些作品正是青年学子们对人间烟火的凝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AI可复制形式,却无法孕育情感;数据能计算流量,却丈量不了思想的重量。”李颖婷勉励毕业生:“愿你们永远做‘有温度的创作者’,让艺术成为记录时代的棱镜、抚慰心灵的微光。”
以青春之名接续湖美精神
学生代表康婷婷以“深夜未熄的灯火”“昆仑山脉的写生”“导师的深夜指导”等细节,串联起四年的青春记忆。“初闻‘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校训时,我们尚不解其深意;直到执笔勾勒青春,方知汤文选先生以水墨挥洒民族风骨,唐小禾教授借壁画熔铸时代脉搏。”她说。
康婷婷表示,同学们的作品中,有人描绘汉阳铁厂的沧桑筋骨,有人记录市井巷陌的烟火温度,有人以铁路脉络展现城市跃动,有人用非遗符号镌刻文化传承......“无论未来是站上三尺讲台,还是深耕艺术长河,我们将始终记得: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创新作品诠释艺术价值
开幕式尾声,湖北美术学院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以林宣布展览正式开幕。“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艺术传递声音,用艺术塑造形象,用艺术传递温暖,用艺术美化生活。”他寄语同学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坚持艺术的价值和使命,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参展作品中,陈苗佳同学的水彩作品《梦隙游踪》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奇幻世界。它颠覆了现实世界的常规逻辑,将建筑与自然生态以一种既荒诞又和谐的方式巧妙融合。雷杭同学的国画作品《韶华》以绢本设色的传统载体为时空容器,通过解构与重构的艺术手法,构建出东方美学精神的当代表达。方奕晨同学的国画作品《本草纲目》以四组具有安神解郁功效的植物标本为主题,展现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冲和中庸、清心内守的性命理念,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延续与转化。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中旬。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观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