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边力)“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近日,武汉市中法友谊小学的操场上,600余名学生手持巴乌,齐奏经典曲目《龙的传人》。悠扬婉转的乐声如溪流般流淌,与暖阳交织,勾勒出一幅“千人器乐”共融共美的动人画卷。这场别开生面的大课间活动,不仅展现了该校深耕多年的巴乌课程成果,更成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鲜活实践。
千年巴乌进课堂 非遗音韵润童心
巴乌,这一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云南民族乐器,音色低沉浑厚、如泣如诉,被誉为“会说话的乐器”。中法友谊小学将巴乌引入课堂,作为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每周一节,由专业教师系统教授演奏技巧与乐曲内涵。从《月光下的凤尾竹》到《共产儿童团歌》,学生们在传统与现代曲目的浸润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巴乌声一响,孩子们的眼神都亮了,他们不仅学会了乐器,更懂得了合作与坚持。”校长王艳勤表示。
千人合奏展风采 五育融合绘新卷
此次“千人器乐”展示活动,是学校“特色大课间”的创新尝试。600多名学生身着统一校服,以班级为单位登台,人人执器、班班展演。
操场上,巴乌声时而激昂如龙吟,时而轻柔似凤鸣,展现了学生扎实的演奏功底与艺术表现力。德育副主任杨艳介绍,巴乌课程不仅助力美育,更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深度融合:吹奏练习锻炼专注力与耐心,合奏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而日常训练中的气息控制与指法配合,亦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以乐启智育英才 艺术校园绽芬芳
“让每个孩子掌握一门乐器”是中法友谊小学的办学理念之一。通过巴乌课程,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引导学生“以乐养德、以乐启智、以乐健体”。近年来,学生多次在省市级艺术展演中获奖,巴乌更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活动当天,许多家长驻足聆听,感慨“孩子们在音乐中成长,自信又阳光”。
“艺术教育让校园更美,让人生更丰盈。”正如校长王艳勤所言,中法友谊小学以巴乌为媒,奏响了五育并举的育人强音。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让民族乐器的悠扬之声,伴随学子幸福成长,为“双减”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