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数字教育绘荆楚】国际观摩团点赞无人机 低空经济“飞”出产业新路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14:5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培、齐一璇)足不出校,体验超万平的实训基地技术创新平台;云链工地,建造工匠也能“远程”操作真实项目;岗位配适度如何?教育大模型来帮你计算……如今,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职业教育的课堂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教师与学子的“教”与“学”幸福感持续攀升。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启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成为焦点。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设立的职业教育观摩场,来自全球的教育专家、行业领袖与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数字化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让技能“亮”起来、让师生“笑”起来。

AI大模型重构课堂 师生共赴“光”之未来

一束“光”正穿透传统教育的边界——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光电教育大模型以讯飞星火与DeepSeek大模型为数字基座,分析来自行业、企业、学校、互联网的数据,校企协同共创课程,最后由光电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模型训练而成。

它的AI课程知识图谱对标能力图谱,能力图谱对标大数据分析出的岗位需求;虚拟仿真技术映射企业真实产线,支持沉浸式、交互式学习。AI学伴实现专业知识即问即答,科普助手面向初学者由浅及深习得知识。它能自动生成岗位配适报告并推荐后续学习计划,能精准支撑教师备课,提供教案设计、课件生成并推荐相关资源等。

光电教育大模型旨在打造“教育链锚定产业需求、产业链反哺教学创新、技术链赋能教育和产业共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生态。

数字人才职教“出海” 丝路电商销向世界

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大楼12楼的社交电商特色产业学院,一堂“AI+跨境电商运营”的课程正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展开。

该课程在南非公派留学生技能培训项目中开展,培养具备AI工具创新应用能力、AI驱动数据决策能力、人机协同流程规划能力和跨文化交流与学习能力的数字商业人才,同时展示AI技能评价、数字人直播间搭建、数字教师教学等新兴教学场景。

“我在这里学到了大量实用的电子商务技能。我爱中国。希望我再回来时,已经成为一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家。”南非留学生Veronica说。

随观摩队伍来到7楼,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烽火产业学院映入眼帘。

该校以“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为平台,采用“AI+教育”智能化教学手段、利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以及校企合作开发的数字资源和“5G+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对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当地员工等人员开展通信网络运维技能培训。

利比里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STEM及特殊全纳教育助理部长小纳撒尼尔·k·西斯科接受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采访表示,“此次对烽火产业学院的5G技术观摩不虚此行。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寻求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合作,希望学生们可以学习前沿的移动网络技术。”

“能成为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的观摩点,对我们而言是很大的荣誉。在场景安排方面,我们注重呈现数字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产业与专业对接情况,期望借此体现全球性、引领性和包容性。”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兴鹏向记者介绍。

“未来工匠”培养密码 云链工地 “双元育人”

轻摇手柄,百米高空中的塔吊吊臂便精准抓取建材,平稳转运至指定点位……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5G塔吊体验区,智能建造专业的学生杨苏旺正向来宾示范操作。

“湖北建院的孩子阳光智慧、充满朝气。刚才我没有吊起来,学生比我厉害!”日本福冈大学经济学教授万军民体验后意犹未尽。他表示,这些大一大二的学生已经进入职业的最前沿,这很超前。

今年2月,湖北建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先锋班师生及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40余人,走进中建三局汉韵公馆国家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开展了一场以“场景化教学+产业化实践”为核心的沉浸式现场教学。

这种课堂与工地深度融合的实践,成为湖北建院探索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作为湖北省建筑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人才引擎,湖北建院将依托共同体平台,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校企共建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推行‘项目入校、课堂入企’双元育人模式,年输送500+智能建造现场工程师。”湖北建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文学表示。

据了解,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土木建筑赛道一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小组(赛项)中,由湖北建院建工2203班王志伟、建工2206班梁毅和王晟鸿、装配式2202班李世君4名同学组成的队伍代表湖北省参赛,在教师程彩霞、余杨的悉心指导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8所职业院校参赛团队同台竞技,斩获全国铜奖。

数字赋能船舶实训 打造海洋强国的“智慧引擎”

在传统船舶专业教学中,学生学习受限于场地、安全与资源等因素影响,不能真实体验教学场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真实还原的数字化船厂模型,融合自由漫游、路径导览与交互讲解教学方式,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钢材堆场、平面厂房、曲面厂房、船坞、码头等区域,通过漫游、导览、飞行等模式,进行自由漫游和信息交互。教师通过课堂演示、远程教学、实训考察等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1:1还原的三维船厂中模拟操作,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该校通过虚实融合构建的数字化船厂,覆盖船舶建造七大工艺环节,显著提升船舶工程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为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新型船舶工程师提供可复制、可扩展的元宇宙教育范式。

低空经济“飞”向国际视野 无人机应用实力“圈粉”

“今天来观摩的国际友人对我们的产业应用比较感兴趣。我们主要展示的是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于区域经济的案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武佳文说。

该校机电工程学院自2013年开展无人机应用研究以来,坚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2025年1月,由学校主导成立“三峡低空经济研究院”,科研团队汇聚多学科交叉人才专注于无人机技术、智能控制、新能源材料及低空经济战略研究等领域。团队核心成员在无人机系统开发、灾害预警、农业植保及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方面成果显著。团队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轨道“数字工匠”养成记 三链融合育国际化人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需求,创新“技术-能力-生态”三链融合的数智育人体系服务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术链方面,运用A1、XR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动车组检修虚拟仿真平台,突破传统实训时空限制。能力链层面,通过AIGC解析新兴岗位能力图谱,构建覆盖设备认知至智能诊断的课程体系,实现技能训练向能力培养的升级。生态链维度,整合“课堂-虚拟平台-车间”三维空间,组建“专家+教师+技师”教学团队,构建产教全场景培养生态系统,应用并打造中泰鲁班工坊云端平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当数字技术成为职业教育的“标配”,师生不再困于重复性劳动,而是以“探索者”的姿态拥抱未来。数字化转型不是替代传统,而是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教师更有尊严地教,让学生更有底气地学。这场数字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正为职业教育书写着幸福的注脚。

【责任编辑: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