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数字教育绘荆楚】以数字化为纽带 打造数智教育“地大范式”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21:4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培、唐天琪 通讯员李琪、肖梦琼、易明、吴仁喜)在全球高等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跃迁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教育为基、数智为翼”,秉持“创新、融合、协同”的核心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智化教学体系,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智学地大:AI全流程赋能智慧教育新生态

清晨,地质学专业的同学借助手机登录“智学地大”,在课程知识图谱的指引下,认真观察AI系统推送的“玄武岩”虚拟标本,按照AI规划的个性化路径进行预习。此时,地球科学学院马强教授也同样忙碌,智能备课系统已生成了虚实互动环节的定制教案,并附带AI学情分析报告,清晰呈现了班级掌握度、进度、知识点观测等数据。

地大1.png.png

课堂上,师生借助智学地大的数字资源库,全方位、高精度观察岩石矿物标本,交流心得、共享讨论。智能平台在同一教学空间内呈现岩石标本的微观组成、手标本结构和露头构造,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岩矿分析能力。课后,“课堂时光机”让教师回溯教学环节,精准捕捉学生疑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回到宿舍的学生,还能通过与AI智能体对话巩固知识、答疑解惑,完成学习反馈,实现学习闭环。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平台以“通识筑基、专业融合”为目标,构建AI+通识/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数智素养。各学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融合专业课程的智能化升级,涌现出如《智能油气田工程》《矿产资源智能预测与评价》《数字海洋》等一大批AI+专业课程,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3C向3I”转变的背景下,“智学地大”以“双一流”研究生全英文学科课程群项目为基础,全力构建国际化课程平台。十大优势学科课程群、82门精品课程,从教案讲义到教学视频,从培养材料到云端资源,全维度教育要素高度整合,推动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匹配与全球化共享。

元古大模型:多模态地学驱动科教融合新范式

近年来,学校基于星火通用认知大模型,通过对62万多张古生物化石图片和三千多篇地学文献中的45万余条地质实体与属性进行训练,最终构成了千亿参数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利用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解决地学教学和科研领域相关问题。学校还开发了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地质文献数据挖掘工具和古生物学知识问答平台等多个智能体。“我们要建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地球科学教育、科研与服务平台,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说道。

地大2.png.png

此外,学校深度推进科教融合,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与优势。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国雄教授团队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实验设备,解决传统地震勘探难题;左仁广教授引导研究生积极探索数据驱动地球科学知识发现思维,提升找矿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能力;资源学院钟志教授带领研究生率先将卷积神经网络引入储层渗透率预测,突破传统统计模型对复杂非线性关系的表征局限。

数字实践教学:5G+孪生赋能虚实共生实训新形态

“同学们,早上好!欢迎来到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熊承仁教授通过视频与千里外的武汉同学热情互动。他带领线上线下学生展开沉浸式野外实践课,让理论知识在虚实交融的教学场景中焕发生机。

地大3.png.png

沉浸式地学实习实训仿真平台将学校秭归实习基地的真实地质场景进行数字化重构,精准还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查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野外采样模拟、产状等数据测量模拟等练习,还能查看特定点位的岩石、矿物,了解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观看教师现场授课视频。数字标本库和智慧沙盘则为地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直观的基础资料,实现了“虚实共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2024年,“5G+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建设”项目获评全国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打造泛在化实践教学的新阵地。

地质e站:科产教融合育人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地质e站是学校科产教融合育人的数字化应用新场景。2024年暑期以来,学校领导带队在13个省份的地质队和地矿企业挂牌成立27个地质e站,并启动建设地质e站数智赋能管理系统。地质e站数字驾驶舱作为管理系统的中控大脑,可一键触达远在万里之外的e站共建单位,实现面对面连线交流,共同“把脉问诊开方”。同时,数字驾驶舱还能汇聚行业大数据,集成学校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为校外e站共建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地大4.png.png

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由全国地质e站门户网站、智能工作台和数字驾驶舱三大平台组成的地质e站数智赋能管理系统,整合校地校企资源,实现需求对接、项目发布、成果共享的线上化。学生可参与行业实践,教师与行业专家可开展联合科研,形成“云端+实地”的协同育人模式。未来,学校将以数字化为纽带,将地质e站建设成为科产教融合育人的示范高地,为区域行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贡献力量。

数字教育.png.png

点击图片查看“数字教育绘荆楚”专题

【责任编辑: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