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杨丽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5月14日下午,悠扬的古琴声伴着《诗经》吟唱的清音在武汉学院刘炽平报告厅回荡,一场名为“吟诵·琴歌”之美的非遗讲座在这里拉开帷幕。
据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武汉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联合举办此次活动。活动特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东腔调吟诵研究所所长、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陈思中和东腔调吟诵第四代传承人朱怡婷,以“讲、演、教”三位一体的形式,带领200余名师生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陈思中教授系统阐释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申报条件及活态传承意义。他结合湖北非遗保护实例,强调“非遗是流动的文脉,需在创新中传承”。他通过历史传说,解析了古琴和古筝两种乐器的区别,并结合《养心汤》曲目演奏,直观展现古琴的空灵深邃与古筝的婉转清亮。
陈思中以《问刘十九》《咏花朝》《敕勒歌》为例,示范东腔调吟诵的韵律之美。其声腔抑扬顿挫,将《咏花朝》的春意盎然与《敕勒川》的苍茫辽阔演绎得淋漓尽致。配合古琴演绎的弦歌《南风歌》《击壤歌》《麟之趾》,将古琴的音韵之美和《诗经》的文字之美完美结合。陈教授每演绎完一首曲目,现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活动最后,由朱怡婷结合古筝、古琴伴奏,带领全场师生学唱《桃夭》《芣苢》《麟之趾》等《诗经》篇章,起初声音略显拘谨,但随着古琴与古筝的伴奏渐强,合唱声愈发响亮,“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朗朗清音,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诗经现场,台上台下共同体验了一把诗乐交融、如痴如醉的绝美浪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