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许文秀 实习生李源婞)
“科学启迪领航”。在武汉市江汉区红胜幼儿园,教师喻菡化身“37℃的自然游戏家”,开展自然实践教育。她用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索,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播撒科学的种子,用爱与智慧浇灌着每一颗好奇的童心。
“看见儿童照见自己”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喻菡十年从教生涯的“风向标”。她将这一理念延伸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自然。
“红菜苔开出的黄花,是孩子们眼里春天的信号。”喻菡回忆道。当小班孩子们发现“菜乐园”里绽放的黄色花朵时,眼里闪烁的“星光”,让她坚定要守护好这份对世界的惊奇。于是她把自己称做“37℃的自然游戏家”:“37℃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这种恒温的爱,是打开童心的密钥。”
“我们要具备敏锐的目光,精准捕捉孩子们眼里的‘小星星’,做好探索世界的引路人。”提起与孩子们的相处,喻菡眼中柔情似水。她抓住万物复苏的时节,带领孩子们走上为期一个多月的“春天的花花”探索之旅,让这些播撒在春日里的好奇,绽放成孩子们心中永不凋零的智慧之花。
“小美好变成大课堂” 把实验室搬进春天里
“寻花、探花、护花,在‘做中学’,把生活中的小美好变成大课堂。”喻菡用“花朵变色实验”,让结构知识妙趣横生。
试管里的白色洋牡丹,在小班女孩的画纸上“长出”一层紫色的“花边”。“老师!花花的最外边变色了,颜色像小细纹爬了进来!”孩子们细微的观察力让喻菡感到十分惊喜。这些成人眼中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成了孩子们视角里充满诗意的科学发现。
喻菡和孩子们尝试了风干、烘烤等多种方法,最终用干燥剂成功制作出了“像薯片一样脆脆的”保鲜花。在解剖花朵时,孩子们仔细区分花朵结构,惊叹于“绒毛一样的花蕊”。家长也主动加入这场生动的探索。一位妈妈自制“自然色卡”,在周末带着孩子走进自然,比对花瓣与蜡笔的颜色,收集花朵做成色卡集。
端午节的花朵香包、科技节的“花草纸”、教室自然角的橡皮泥花塑......孩子们充分发挥自然智慧,让大自然的芬芳充盈在园所的每一个角落。“让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发现。”喻菡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她与孩子们的故事。
“触摸与互动中成长” 守护AI时代的教育温度
面对教育数字化浪潮,喻菡积极拥抱新技术。她巧妙借助“豆包”生成花朵生长全过程的动画,让孩子们更清晰、直观地看见生长变化的“秘密”。用录音纽扣录制自然界中动听的“旋律”,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界与孩子交谈的“密语”。
“借助这些新技术,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体验。也许通过这些方式,他们会更加热爱生活,这也是对我最好的肯定。”她说。
“最大的挑战是平衡。”喻菡坦言,“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孩子。”尽管AI时代带来了许多资源的便利性,但“互动教育”的温度是无法被替代的。“孩子们需要真实的触摸,面对面互动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科技室里,孩子们仔细观察蝴蝶标本的翅膀花纹、抚摸猫头鹰标本柔软的羽毛,他们在贴近自然的过程中,观察感受这个奇幻的世界。喻菡始终坚信,自然是最伟大的课堂,教师要永远保持“37℃”的温暖,让童年的好奇心永远鲜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