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刘雅靓)“老师,我还有另一种解题方法;老师,这题我没太懂;老师,昨晚我做了道超难的鸡兔同笼题……”课间,常有几个孩子围着还未离开教室的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数学教师李敏,兴奋地聊着数学。李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打破了数学“枯燥”的标签,以耐心与智慧,引领学生探寻数学乐园的奥秘。
保鲜教与学的方式 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李敏兼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课前,她认真研读教材,对标课标,结合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她深知,一成不变的课堂会索然无味,课堂教学应融合直接教学与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多样化形态和灵活方式展现学习魅力。
在《表内乘法》教学中,教2-6的乘法口诀时,她采用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自主尝试、组内探究、充分交流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口诀意义、发现规律,进而记背。学习7-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有经验,她便采用自学基础上的分享式学习,让学生迁移知识、方法与活动经验,分享时掌声相送、相互补充完善。对于易错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课后习题,她让学生上台当老师讲解,听懂的可接龙,这种“不同”让数学课充满期待。
为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李敏不赶进度,而是花时间让学生尝试、实践、摸索、积累、体悟。她与学生互动对话,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付出思维劳动的全过程,体验从困惑到豁然开朗的心路。教二年级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她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请学生上台板演。学生们虽未学多位数加法,却用已有知识算出结果。表扬后,她引导学生聚焦先分后合的口算方法,用提问引发思考。最终,学生在数学化和深度对话中,感受到估算策略的灵活巧妙。虽耗时,但她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妙与思维魅力,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精耕细作 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精神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课本上的游戏、课堂上的图形,更是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但背后更值得培养的,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小学数学学科精神,它藏在认真计算的态度、探索规律的好奇和解决问题的坚持中。
为培养这种精神,李敏从“严谨细致”的习惯入手:数字书写不能随意,复杂计算要一步一回头,解决问题圈画关键信息。通过“错题小侦探”游戏,让学生找出计算或书写错误,让他们明白数学需认真对待每个环节,这种态度也会延伸到日常小事中。
她悉心呵护学生“探索好奇”的天性。小学生思维充满想象力,数学是激发这份想象力的沃土。学生提问时,她不直接讲解,而是引导思考、发现,通过对话交流解决问题。这种主动“发现”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
秉持学校生态教育理念,李敏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习过程。学习必有困难和失败,她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尝试、手脑并用,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过程本身就有意义。她肯定敢于尝试、表达真实想法的学生,鼓励他们保持探究精神,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
一步一个脚印 在学习中成长
李敏多次执教研讨课、公开课,获听课老师和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教学“长度单位”时,她让学生带尺子量课桌、身体部位长度,课间带学生去操场感受100米的长度。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了量感,学会了合作,也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
她珍视每次上课经历,将其视为自我成长的阶梯,不畏苦累,只为呈现最佳课堂状态。多次上课让她的课堂愈发成熟,形成张弛有度、表现力强的教学风格。她坚持阅读,了解新教学理念,观看名师教学案例,拓宽教学视野,读到好文章也会念给学生听,与他们分享。
李敏始终将“让每个孩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作为教育初心,把简单之事做细致,平凡工作做精彩。在三尺讲台上,她用热爱与坚守,让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学习活动,而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的温暖光芒,引领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快乐成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