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第41个教师节·时代新声丨比高薪更珍贵 她选择为祖国锻造“信息盾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4日17:4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点击查看“印象教师 时代新声”专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汪云凤、邓俊芬)十年耕耘,硕果满枝。950余名通信军士生带着过硬技能从学校奔赴军营,其中4人荣立三等功,30余人在比武中获奖,10余人考入军校……这串闪亮数字的背后,是一位毅然放弃华为高薪的女教师,用“魔鬼”般的训练标准和无悔的青春坚守,为国家信息疆域锻造坚实盾牌的故事。她,就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梁娟。

初为人师 从企业精英到“魔鬼老师”的转身

2015年10月,梁娟告别了华为公司优厚待遇,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彼时,学校正迎来第一届通信技术专业定向培养士官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学校面临着实训资源匮乏、专用教材缺失、教学经验空白、培养模式待探索的多重挑战,仅有一份简略的技能需求大纲可供参考。而梁娟手中最厚重的“砝码”,是在华为积累的技术经验与责任担当。

她执教的第一门课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对她而言驾轻就熟,可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她,遇到的却是学生们懵懂的眼神。这一刻她才恍然:自己眼中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她沉下心对学生学情展开全面调研,从英语水平、数学基础到物理知识、电脑操作能力,一一记录分析。针对短板,她在备课中融入高中数理基础知识,强化英文命令行训练,并引入华为eNSP仿真软件,巧妙化解实训设备短缺的难题。一张详尽的“课堂表现情况表”,记录着每位学生每堂课的实训问题。随之而来的是针对性的课后强化训练和她雷打不动的严格督查。学生们私下里悄悄叫她“魔鬼老师”,但期末成绩揭晓时,全员通过的结果让她欣慰地舒了口气。

2016年9月,通信专业首批实训设备终于到位。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机房环境,她借鉴华为的机房管理经验,主动联系供货商制定《实训室设备管理表》,一举解决设备登录和管理的核心问题。

此后的课余时间,她几乎都“泡”在实训室:钻研交换机预置数据、PTN配置方法、程控交换线缆连接、SDH时隙分配、GPON三网融合业务、4G核心网架构……她手绘机房网络拓扑图,编写《GPON接入网三网融合业务配置手册》《通信全网电话互通方法》等实用手册,为后续课程实训铺平道路。同时,她总结实训室组网经验发表2篇论文,实现了教研相长。

严师情深 用细节浇灌“钢铁长城”

作为首届通信技术专业军士生的授课教师,梁娟与同事们对学生技能培养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毕业前夕,学校为军士生增设十项技能考核,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考核的重担落在她肩上。由于未纳入常规课程,她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利用每天午休一小时为15级通信士官(1)班的40名学生逐人考核,未通过者反复补考直至达标。历时近两个月,所有学生全部过关。

曾常在课堂上打盹的冯国瑞,历经三次考核才通过。入伍后恰好分配至网络岗位,他返校时坦言:“正是那次考核学到的东西,让我在部队站稳了脚跟。”学生的成长,成了她最大的慰藉。

从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到打磨每一个实验,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她逐步吃透人才培养方案,深刻理解课程体系与部队岗位技能需求的关联,并积极提出优化建议。首届学生毕业送兵那天,手机社交软件里涌入的一条条感谢信息,“一定会回来看您”,让她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十年耕耘 育桃李芬芳绽自我光华

从2015年到2025年,一届届新生入学,一批批军士生毕业奔赴军营,也迎来了一位位返校探望的通信军士。通过他们的反馈,梁娟对通信技术在部队的实际应用、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宝贵的“一线声音”不断反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让培养出的士官更精准对接部队需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军士的过硬素质,赢得了部队广泛赞誉。

伴随学生成长,梁娟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亦不断攀登。她发表论文16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承担横向课题3项;获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带领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类赛项二等奖以上7项,培养的2名教师获评“湖北省技术能手”。个人荣誉方面,她4次年度考核优秀,获评“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1次、“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次、“三育人标兵”1次、“三育人先进个人”2次,并于2023年荣膺“湖北省第四届印象教师”。

她与通信军士生的故事仍在续写。深夜接到服役学生求助网络问题的视频电话,通信软件上频繁弹出的求助对话框,送兵前夜凌晨四点收到的深情留言,学生精心制作的告别视频,教室外捧着花静静等待的返校学生……这些瞬间让她深深感激。正是这些陪伴她一路走来的学生,让她找到了“魔鬼老师”的人生价值——为国家信息疆域锻造坚实盾牌。

【责任编辑: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