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从“管理”到“赋能”,湖北建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深度变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17:3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编者按: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创新路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核心,坚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初心,以艺术专业特色为基,以美育浸润为翼,匠心打造了一个兼具思想引领力、艺术感染力与功能复合性的特色学生社区,探索出一条浸润式育人新范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罗庆丰)

党建引领,筑牢思政前沿阵地

建艺融社区,育人细无声。建筑设计学院党总支将学生社区视为延伸党的领导臂膀、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场域,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格,使社区成为凝聚共识、锻炼先锋的坚强堡垒。

实施“三亮行动”,激发党员活力。学院创设学生党员示范岗,遴选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发挥示范效应,营造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

夯实功能型团支部,激活组织末梢。依托全院80余个团支部,组织团学骨干深入社区开展理论宣讲、专题研讨,推动共青团工作深度融入社区生活,强化基层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

创新红色主题教育,增强育人实效。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策划“青春之歌1977”红色剧本杀、“红歌知多少”、“床头微党课”等沉浸式活动,构建“体验-服务-浸润”三维党史学习体系,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推动思政力量下沉,贴近学生成长。通过落实辅导员(班主任)驻楼工作机制,践行“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理念,通过日常值班、宿舍走访、活动参与,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个性化引导与陪伴。

空间赋能,营造美学浸润环境

学院突破物理空间局限,以艺术化设计优化社区环境,将育人功能巧妙嵌入学生生活场景,实现空间利用与美学熏陶的和谐统一。

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学院合理设置阅读、学习、展示、运动、休闲五大功能区,高标准建设党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就业指导室等专业空间,精心打造“筑梦长廊”文化展示墙,塑造社区服务新地标。

建设思政阅读高地。通过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图书馆,在公寓区打造共享阅读角、沙龙互动室、事迹展厅,引导学生在书香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营造研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浓厚氛围。

打造生涯与双创孵化基地。设立“一对一”生涯咨询室,针对“互联网+”、职业规划大赛等提供专项辅导;开辟“校企洽谈区”,促进人才供需对接,拓展社区服务外延。

构筑文艺实践创新平台。整合社团与图书馆资源,建设集阅读、体验、创作为一体的文艺实践基地,引入优质讲座与艺术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机制创新,提升协同育人质效

着力构建系统化的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多元导师入驻、网格化管理、数字赋能等举措,实现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精准投放。

建筑设计学院健全“四导师”制度。选聘学业导师、成长导师、行业导师、朋辈导师,围绕学业科研、创新创业、生涯发展等维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指导。

深化五级网格管理。完善“学校领导-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宿舍网格员”联动机制,依托信息化支撑,实现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精细化。

强化队伍入驻实效。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深入社区讲授专题课、参与学生活动;“画说”思政工作室加强对学生的深度引导与管理。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支持团学组织实施“三通”工程,鼓励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化参与平台,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监督能力。

建设智慧社区。构建健康监测、才艺展示、学习协作数字化平台,推动管理向数据驱动、服务向主动预警转变,打造特色数字文化品牌。

专业赋能,彰显建院品牌特色

建筑设计学院充分依托艺术专业与住建行业资源,将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社区文化品牌。

深化艺术疗愈品牌。培育茶艺、园林、皮影戏等社团,开展“美心赋能”作品展、“光影筑梦”等专题活动及艺术疗愈团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打造“筑梦”“筑雅”“筑乐”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手绘、国画临摹、模型创作、电竞、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陶冶情操的舞台。

开展“沉浸式”就业实践。联动住建系统资源,在社区举办高质量就业论坛、校企对接、校园宣讲,让企业零距离欣赏学生作品,“沉浸式”选聘人才,提升就业实效。

展望未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将坚持育人为本,强化顶层设计,汇聚各方合力,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建设,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以更有温度、深度和特色的育人实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