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张建、李夏)10月11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施工现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习者”——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程红艳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土方开挖、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本次教学,特邀中建三局项目生产经理吏善伟作为企业导师联合授课。无人挖掘机等智能建造设备的亮相让课堂充满科技感,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工程实践体验。
学校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9660.25m²。其中,教学楼地上5层,建筑面积21127.28m²;学生宿舍地上6层,建筑面积8532.97m²,工程总造价8520万元,由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这一“家门口”的工程,为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
教学与工程“同频共振” 课堂教学紧跟施工节奏
“当前新建教学楼工程正处于土方开挖收尾与基础施工准备阶段,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同步聚焦这两个模块,实现‘工程干到哪,课讲到哪’。”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文学表示,学院前期与施工单位深度沟通,根据工程进度表调整教学计划,将《建筑施工技术》中“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等章节的授课时间,与工地实际施工节点精准匹配,让理论学习与工程进度同频共振。
打破课堂边界 校内工地变“活教材”
“以往去校外工地参观,往往受限于安全距离和工程进度。这次学校新建教学楼,施工场地就在‘身边’,这是把‘课本’变成‘实景’的绝佳机会。”程红艳老师表示,此次教学结合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从工艺流程、安全规范、技术难点三个维度展开。学生们围绕“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控制”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土方开挖、边坡防护、基础钢筋绑扎等施工场景,成为生动立体的“活教材”。
校企“双师”协同授课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大家注意看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图纸要求35倍直径,但实际施工中要考虑钢筋型号和受力方向,我们通常会增加5厘米的操作余量……”施工现场,吏善伟正为学生们讲解基础梁钢筋的绑扎细节。作为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导师,他与程红艳组成“双师教学组”,分别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授课——程红艳侧重施工技术的理论框架与规范要求,吏善伟则聚焦工程现场的实操经验与问题解决。
无人挖掘机亮相课堂 智能建造技术引关注
“传统挖掘机作业效率受限于操作员经验,而无人挖掘机通过激光雷达和北斗定位系统,不仅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土方开挖精度还能控制到厘米级,安全性与作业效率均大幅提升。”吏善伟向学生们介绍,该设备是施工单位今年新引进的智能装备,已在多个大型项目中应用。学生们围在操控台前,观察屏幕上的三维施工模型和实时作业数据,不时就“无人设备如何应对复杂地形”“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流程”等问题与技术人员交流,对智能建造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从教室到工地,变的不仅是学习地点,更是思维方式。学生童秀典对“双师授课”印象深刻:“吏经理讲的施工经验就像‘工程秘籍’,比如他提到基础钢筋绑扎时,工人师傅会在接头处多绕半圈铁丝,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移位,这些细节课本上没有,但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学生陈一鸣则感慨:“以前觉得建筑行业就是‘搬砖抹灰’,没想到现在工地都用上了无人技术。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懂施工技术,还要掌握智能装备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新建教学楼不仅是教学硬件的升级,更成为了师生的“实践课堂”。文学表示,后续将依托该项目,陆续开展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阶段的现场教学,联合施工单位共建“工地课堂教学基地”,让产教融合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