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10月13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陶艺手工教室里飘着淡淡的“岩石气息”,讲台上摆着放大镜、软毛刷、地质锤等“专业装备”。来自该校二年级三班沈羿霖的爸爸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俱乐部的大学生们,正带着二年级三班40余名萌娃开启一场“化石修复奇遇记”,让“家长进课堂”活动变身生动的“移动地质实验室”。
“大家摸一摸这块石头,能感觉到上面有‘小纹路’吗?这可不是普通石头,是3亿年前植物留下的‘时间印章’!”课堂一开始沈爸爸就举起一块植物化石标本,让孩子们轮流触摸。
当听到“3亿年”时,孩子们瞬间瞪大了眼睛,小脑袋凑在一起小声惊叹:“比恐龙还要老吗?”沈爸爸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动画短片把“化石形成”变成了“小动物的石头房子”故事:“古代生物死后被泥沙埋起来,经过几百万年的挤压,就变成了能告诉我们过去的化石啦!”简单的比喻配上色彩鲜艳的古生物图片,原本抽象的地质知识瞬间变得鲜活。
“化石修复实操”环节,沈爸爸和地球科学俱乐部的哥哥姐姐们提前准备了包裹着模拟化石(石膏内嵌小型贝壳、植物印痕标本)的“修复块”,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儿童专用软毛刷和小镊子。“修复化石就像给小生物‘拆礼物’,要轻一点、慢一点,不能弄疼它们哦!”他一边演示如何用刷子扫去表面浮尘,一边提醒操作要点。
课堂最后,地球科学俱乐部的哥哥姐姐们还带来了收藏的三叶虫、菊石等真实化石标本,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
“没想到地质知识能讲得这么有意思!”班主任周友梅老师笑着说,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就知道这场课堂“踩中了”他们的兴趣点。沈爸爸也表示,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能懂的“快乐课堂”,看着他们对自然科学燃起热情,很有成就感。
据了解,水果湖第二小学后续还将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资源”成为拓展孩子视野、点燃兴趣火花的“特殊教材”,让家校共育真正“活”起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