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武昌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幕 居民“主理人”模式破圈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6日22:4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武昌区社区教育学院联盟单位签约仪式。记者 齐一璇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张煜)一所“没有围墙”的社区学校,究竟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在武汉市武昌区,社区教育已不只是唱歌跳舞、写字画画,它正悄然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金钥匙”。居民们在这里不仅是学习者,更成为社区的共建者、治理的参与者。他们如何实现从教育受益者到治理推动者的华丽转身?

11月15日,武昌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第九届社区教育季开幕式在昙华林文化街区拉开帷幕。活动以“漫步昙华林,学在时光里”为核心,用一场“可游、可玩、可学、可感、可思”的沉浸式文化盛宴,揭开这场发生在“邻里场”里的生动实践。

启智广场的“社区治理”板块通过微缩景观,直观呈现社区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成果。

昙华剧场内,来自社区一线与学界的专家学者为社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社区教育到底学什么?如何学?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云杉教授看来,社区教育不是把人从关系里拔出来,而是把生命的种子埋在地里,在学习中互相熟悉。

那么,社区教育如何真正落地生根?

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秋莉分享了答案:重点从组织、阵地、人才、服务四大维度发力,让社区教育成为培养了不起居民、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资源。南湖街道不仅打造了39处室内外文化场所,还推动AI赋能社区教育,组织居民学习使用智能工具,增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获得感。

社区教育是不是老年教育?

走出武昌,不少人对社区教育仍有误解。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冷向明教授认为,武昌的社区教育是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渠道,通过教育赋能激活社区活力,凝聚治理合力,值得进一步的挖掘推广。

社区教育如何激活居民的主体意识?

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用三个“一体化”给出解法。学校与社区一体化、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一体化、社区教育与社会组织一体化。她生动地举例:“过去爱提意见的居民,来到社区学校学习后,反而成了社区工作的理解者、支持者。”

而最令人振奋的,是居民们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的真实故事。

在东亭社区,“七宝巡逻队”发展成为2700多人在内的“社区平安合伙人”;在南湖街道,7000余名学员从教育受益者转为治理推动者,3000余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班长议事会、邻里文化节、AI学习小组……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组织,正是居民参与治理的生动注脚。

随着分享交流的结束,活动无缝衔接至沉浸式体验环节,社区学校师生精心呈现的百余个非遗与文化类学习成果集中亮相。

“非遗琴韵”板块中,典雅漆扇、创意敲染等手工体验与古筝小提琴跨界合奏相映成趣。“雅集茶叙”“巧手匠心”“翰墨丹青”等区域内,美食与艺术的碰撞格外吸睛。丰富多元的互动体验吸引市民踊跃参与,特设的“福字墙”让大家体验了一把挥毫泼墨的酣畅。

科技赋能与趣味学习增添别样活力。

“智汇家园”板块集中展示机器人、无人机、宋代榫卯拱桥复刻等科技成果,科技美妆与近景魔术带来沉浸式体验。“律动生活”板块,老中青幼同台献艺,28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主舞台上,汉剧《武戏精粹》以传统之美点燃现场。

活动现场,参与者凭“学习护照”打卡集章,兑换武昌社区教育的文创礼品。

武昌区人大、区政协、区人民政府等领导,武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武昌社区教育联盟签约单位,各社区学校师生代表,以及周边市民齐聚昙华林,共赴这场终身学习之约。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