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李夏、陈长风 摄影王齐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的路径方法,回答好“怎么进”“如何教”,持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入脑入心效果,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想信念基地举办“深学细悟全会精神 聚力打造思政金课”集体备课示范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胡俊、副校长易操,全体思政教师及二级学院学生代表共聚一堂,为全会精神落地生根思政课堂凝聚智慧,探索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万微博士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为题进行专题领学。她从全会定位与核心任务、“十四五”辉煌成就、“十五五”发展总纲、12项重点任务部署及职业教育要求等方面,深入浅出地系统阐释了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与实践要求,为后续课程融入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示范展示环节,思政课程骨干教师展示了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的深刻思考与创新实践。
思政支部书记于婷老师提出,新时代思政课要着力构建“四感课堂”,铸就学生思想之城:以“历史纵深感”夯实制度自信根基,以“实践亲近感”激活全过程人民民主脉搏,以“青年成长感”链通新质生产力与个人未来,以“价值认同感”铸就城建学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潘婕老师分享了“理论溯源—内容融合—方法创新”的三维闭环融入思路。她重申了以“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筑牢思想根基,结合“十四五”成就数据展现实践伟力;以高质量发展理念贯通经济建设,聚焦实体经济与新发展格局;以人民至上价值诠释社会建设,关联民生部署与共同富裕;以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实现理论框架与实践部署的深度融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袁婧老师则从融入的切入点、具体内容、教学方式三个维度,将“十五五”规划、人民至上、新质生产力等与课程各章节精准对接,通过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线,实现全会精神与课程理论的贯通统一,并辅以多元教学方法增强融入的吸引力与实践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人苏金旺老师分享了“政策解码、内容重构、实践赋能”的深度融入策略。他提出将政策文本转化为教学话语,建立政策术语与教材理论的联系;创新教学形式,将“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融入改革担当教育、“高质量充分就业”融入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与学生岗位需求,打造红色课堂、智能课堂、实践课堂,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行动参与的知行合一。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刘咏宝老师以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为例,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注重问题间逻辑链条的形成及师生互动,分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问题探讨与实践升华、课后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三环节实施,确保思政课韵律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全体教师围绕提升融入效果、激发学生参与度、构建长效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为后续教学备课提供思路。
“听了马院老师对全会精神的深入解读,我真切感受到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紧密联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会扎牢专业根基、勤学苦练本领,主动投身创新实践,用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召唤。”市政工程学院李嘉益同学深有感触。信息工程学院张泰浩同学表示:“能参与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会,深感荣幸。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让我对思政课有了全新认识,全会精神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指引我们成长的灯塔。”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次集体备课会,既是一次交流分享,更是一次思想淬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长风表示,要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抓好思政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环节,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通过集体研讨备课、练兵比武及展示交流等方式,切实把全会精神有效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素材与实践动力,努力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中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