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新闻现场

武汉城市学院张奥文:“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8日16:2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唐欣)“看到她摔倒在路边,受伤且无助,我根本没多想,停车帮忙是本能。”10月30日深夜,武汉城市学院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张奥文在勤工俭学途中,遇见一名女外卖骑手受伤倒地。他不仅运用所学急救知识处理伤口、协助报警,更骑行故障车辆近二十公里,将对方护送到家。事后,他未曾声张,直至另外一位好心人士潘萍女士多方打听找到学校,这段义举才为人所知。11月6日,学校授予张奥文“落雁十佳青年”荣誉称号。而这,只是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信条的一个缩影……

志愿之心:从村口“大白”到校园先锋

高一那年,疫情突如其来。张奥文的家乡也未能幸免,学校突然停课。“在家待了两天,我看到同学在做志愿者,就问他能不能也带我过去,我也想做。”他主动找到村里的疫情防控点,成为镇守村口的“大白”,负责登记、测温、查验健康码。村书记和大学生村官都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是当时“唯一一个主动过去的”志愿者。

进入大学后,这颗志愿服务的种子迅速发芽。在红安校区美食节活动中,他负责组织志愿者搬运桌椅。当餐厅免费提供的可乐不够时,他自费购买给同伴,“因为我觉得他们挺辛苦的。”在校区搬迁中,他冒雨值守,协助搬运行李直至鞋袜湿透。面对“免费劳动力”的调侃,他说:“我觉得不是学校要找我的,是我自己要做的。”他主动放弃了所有志愿活动的德育分申报,“做这些事情是我自己愿意的,不是为了分数。”

甚至外出旅行时,张奥文的“正气感”也会让他成为志愿者。去年12月去长沙的火车上,一位列车警察一眼看中他,邀请他加入了临时负责列车治安的群,成为了列车志愿者,负责维持秩序,处理可能的吵闹或不文明行为。事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文案是列车警察送给张奥文的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精神滋养:在书香与师友间塑魂

张奥文的阅读清单有着鲜明的精神底色:《毛泽东选集》《苦难辉煌》《为什么是中国?》等。他读《毛泽东最后10年》,感悟到“伟人也有很多痛苦和煎熬的时候,但他依然奉献,为人民服务”;他读《遥远的救世主》,思考格局与境界;他读《青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心里想“革命前辈可以去法国勤工俭学,我为什么不可以”......

这些书本上的思想,在生活中找到了现实的导师。大一迷茫时期,他不知该选择考研、考公还是参军。这时,他遇到了思政老师徐仕雄。徐老师是部队退役的政治指导员,每天坚持晨跑。早自习上课之前,张奥文便跟着他一起跑,在晨光和奔跑中,徐老师成了他最好的倾听者。“他鼓舞我,给我具体的措施方案,告诉我不要想太多,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他让我学得最深的就是自律、认真、热爱生活,还有要开朗、乐观。”徐老师的开解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自信力,让他明白“每个选择都是人生的光明之路”。

在张奥文的求学路上,何舒卉老师的课,如同一座思想的灯塔。他常常感慨:“很喜欢何老师的课,上课方法很好,讲的话特别有思想。”这种喜爱,不仅停留在课堂,更延伸到了他的生活里。他的朋友圈中,许多充满力量的文案都源自何老师的课堂笔记。对他而言,这并非简单的摘抄,而是将那些瞬间点亮自己的火花珍藏起来,时刻温习。就在几天前,何老师在课上谈及个人发展与成就,一番话再次深深触动了他。何老师说,“以利他之心行利己之事,高成就的人生,在于专注自身发展、锤炼过硬本领,既实现个人理想,更能回馈社会、贡献力量,成为兼具个人价值与社会担当的有用之才。”这句话,精准地叩击在张奥文的心上。他意识到,真正的成长,是让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同频共振。何老师的课堂,就这样一次次地为这位前行中的青年校准着方向,赋予他更坚实的思想力量。

自强之路:用双脚丈量独立人生

“大二开始我就没问家里要生活费了。”这句话的背后,是张奥文步履不停的辛勤付出。大二,送外卖成为他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他自购了一台二手摩托车,一位老骑手听闻他是大学生兼职,慷慨地送了他一个头盔和一件美团衣服,他把具有纪念意义的头盔留下,将衣服转送给了“更需要的人”,因为专送骑手不穿工服会被扣钱。周一到周四没课的下午或晚上,跑青山区、武昌区;确定要跑一整天的周六日,则去单多价高的洪山区、洪山广场一带。

10月30日晚上,张奥文完成了他那次广为人知的义举:救助一名受伤的女外卖骑手。他运用急救知识处理伤口、协助报警,并毅然骑上对方的故障电动车,完成了近二十公里的护送,直至将对方安全送达位于武昌站附近的家中。而当这段守护之旅画上句号时,时间已指向深夜11点40分。“我想没必要回去了,回去也要一两个小时,再让阿姨开门就不值当了。”他的选择是送一个通宵的外卖。在帮助他人之后,他立刻回归到自己勤工俭学的角色中,用跑单来填充这段无法归校的时间。这份坚韧与务实,令人动容。

11月9日晚上,张奥文送完外卖回学校,在必经之路杨春湖地铁站A口,瞥见了一位同行正对着自己的电动车发愁。他停下车,主动上前询问。“当时有个骑手,他电动车的转接线坏了。”张奥文清晰地回忆着技术细节,“它是有两根线,一个正极,一个负极。他骑车骑得很快,电流释放得很大,两条线烧一块了,然后电池就卡那了。”了解到情况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帮对方寻找专业救援。“我就说附近有一个修电动车的店,我帮你看有没有关门。”然而,时间已晚,修车店早已关门。困境摆在眼前:车坏了,但对方有两个订单没送:一个是从金茂府小区旁的水果店取货后送往金茂府;另一个是送往武汉火车站附近的白马馨居二期东区。“那你用我的车子,我坐你后边。咱俩都戴着头盔……你骑我的车,你先把单子送了。”一场深夜的配送接力就此展开。陌生的骑手骑着张奥文的车,载着张奥文,带着自己的外卖餐品,踏上了紧急配送之路。张奥文则坐在后座,全程陪同。幸运的是,这两个订单最终都没有超时。

张奥文在八年级时,家中遭遇变故,父亲经营的公司破产,家庭也因此背负债务。然而,在本学期的国家助学金评定中,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主动将名额让出。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他说:“我不打算再向家里要生活费,也不需要助学金。我不必知道最终这份助学金会发放给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在红安校区求学期间,张奥文便深受大别山“朴诚勇毅、不胜不休”革命精神的深刻熏陶。他的成长轨迹,正是学校“红·雁”文化育人实践的生动写照。参观红安纪念馆时,二百多位将军的雄壮雕塑令他深感震撼,但真正触及他灵魂的,是那无上荣光背后所承载的惨烈牺牲。“许多战士在牺牲时,年纪可能就如我一般大。”当观看一场“母亲送儿上战场”的情景剧时,他忍不住潸然泪下。正如他微信签名所写的“大行德广”,这只从红色沃土与仁爱传承中汲取力量的青年“红雁”,正展翅飞入时代的广袤天空,以自身的抉择与行动,奋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篇章。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