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教育首页 > 教育园地

东湖评论:让公园成为武汉可持续未来的绿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17:1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城市发展的叙事里,公园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绿色篇章。作为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武汉以其独特的公园建设实践,生动地诠释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规划目标的深刻内涵,在城市生态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织绿成网”到“千园共绘”,武汉的公园建设是一场持之以恒的生态接力。以东湖绿道建设为例,这是武汉公园生态化建设的典型缩影。自2016年东湖绿道一期建成开放,到2024年6月25日三期全线建成,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成功“画圆”,成为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绿色项链”。建设者们秉持“工匠精神”,在东湖绿道三期天鹅路游园改造时,既要保护50年树龄的法桐,又要满足市民骑行需求。他们反复测算,确定“1.5米绿化带+3.5米骑行道”的黄金比例,将弯道半径放大至8米,把透水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让骑行者能悠然欣赏湖面风光。400株法桐都有专属“电子病历本”,记录生长状态,针对性治理空洞、倾斜等问题,如今这些树木盛夏遮阳率达85%,成为市民休憩的“天然凉棚”。这种对生态的敬畏和对细节的执着,贯穿于武汉公园建设的每一处角落。

公园建设对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武汉动物园天鹅湖改造就是一个有力例证。曾经水质浑浊的天鹅湖,项目团队投放处理剂、种植密刺苦草、引入鱼虾构建生态链,4个月就让水下能见度从浑浊提升至2.5米。如今,黑天鹅在芦苇丛中惬意筑巢,成为市民眼中的温馨画面。市民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放松身心。而像沙湖公园,从传统公园转型为融合生态、文化、运动、消费的“城市公共客厅”,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欣赏自然景观,还能参与各类花展,享受“花样经济”带来的乐趣,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还有中山公园的露天电影院、杉树林里的酒吧、树荫下的茶楼;解放公园焕然一新的鸽子广场、整合优化的儿童游乐场;听涛景区节假日“一位难求”的“网红躺椅”……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都是公园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让市民在城市中也能拥有诗意栖居的美好体验。

公园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塑着城市的未来——它早已超越了休憩场所的范畴,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豹澥湖公园曾是布满鱼塘的区域,通过“桑基鱼塘+科技赋能”改造,既保留湿地调蓄功能,又引入无人机飞行、水上飞机等业态,18公里山水航线让市民体验“空中看湖”的新奇视角,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类实践凸显出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价值:它们不仅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提升环境韧性、促进产业创新的触媒。通过系统构建绿色网络,公园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从而增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更进一步,公园还在潜移默化中重塑城市的文化品格与空间治理模式,使“生态优先”从抽象理念转化成可感知、可共享的日常生活,为武汉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而深厚的绿色动力。

武汉“千园之城”的公园建设成果斐然,是城市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期待武汉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公园建设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园体系,提升公园品质,让公园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为城市生态发展续写更多精彩篇章,让“千园之城”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阳光幼儿园)

责编:林杉

【责任编辑:齐一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