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言论,使得鲁副部长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提供的数据,自3月22日12时至26日16时,4天时间,有关其当天言论的舆情总量达到72354篇,其中微博占比75.8%,从网民观点看,明确表示支持或者反对的比例相近。
鲁昕副部长讲了什么,招致如此舆论风暴。记者注意到鲁昕当天的讲话,主要涉及职业教育领域三大最新话题:两种高考模式(技能型高考和学术型高考)、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以及探索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针对这三大话题,在教育界内外引来了很大讨论和争议,使得鲁昕在3月25日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一再重申:“有些观点,媒体有误读,希望媒体不要误导。”
记者自做职业教育报道以来,一直苦于职业教育很难成为公众话题,往往偏安一隅,甚至在职业教育界内“自说自话”,职业教育界也抱怨社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讲话给社会一个强烈的信号:职业教育将更受重视。
鲁昕副部长的讲话所引来的热议,又一次把职业教育话题引入公众视野,形成如此舆论风暴,这是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期盼。当然,在很多专家看来,职业教育改革不是系统内的自我变革,是牵涉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
两种高考模式,能否破解职教吸引力低难题“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鲁昕副部长解释分类高考的目的,“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分类高考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开花结果。
2010年颁发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技能高考”在各省的高职单独招生、对口单招中已经实施多年,2013年300余万的高职新生,有140余万新生是通过技能高考进高职就读。技能高考不是新事物,只是有待推广更广泛、制度更完善。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分类考试办法更适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要求,“过去是‘一张卷子考各类考生’,很难体现不同类型高校对人才选拔的特定要求,也使高考低分者不免有挫折和自卑的感觉”。而在国际上,普教和职教两套系统分类招考已经是一种普遍做法,德国模式是其中的典范。
两种模式的高考让专家眼前一亮,看到了高考改革未来的希望,但如果现实中观念鸿沟和酬劳体系鸿沟难以跨越,那么两种模式的高考也只是美好的设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指出,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讲,增加技能型高考吸引力,改变“技能型人才低人一等”的固有观念,还必须迈过“两道槛”。第一,从学校角度而言,办学应更遵循市场规律,办出个性和特色,与产业发展对接,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被市场悦纳。第二,要变革报酬体系。职业化的社会需要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合理的薪酬制度,要摆脱现有的等级化人才观,按照职业特征由市场配置薪酬。
然而,与专家的理性和从容不一样,许多人仍然担忧,很多网民对于技能型高考实现的空间抱以怀疑态度。
根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提供的数据,17.3%的网民不同意进行改革,有10.9%的网友认为,16岁学生心智未成熟,选择不能自己决定。新浪微博网友光未然说,两种模式高考,我并不觉得必须拍案叫好。学生高中就可以选择发展模式,不过金玉其外。16岁的抉择,拼的是父母眼界。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教立交桥能否搭建鲁昕副部长指出,2000年后新建的近6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这涉及整个教育结构的大调整,这是教育部决定还是鲁部长个人的设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也有人质疑:“这是要将本科院校降格为职业技术学校吗?”更有人担心:“这些本科院校愿不愿意转型做职业教育,能不能够转型做职业教育?”
一直以来,职教界的难题之一是:如何搭建职教“立交桥”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打通中专、高职、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的通道。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做职业教育是搭建职教“立交桥”的方式之一。
有人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海明撰文指出,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夯实的是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方式。市场缺乏技工,缺乏应用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时注重这方面的需求没错。按照美国一些高校的做法,本科毕业后进行为期1年的职业培训,不失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好办法。他认为,真正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寻找如何缩小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差距,而不能把高校直接降格为职业技术学校。
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地方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在我国,高职还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类型,总体而言,一些升为本科的院校总觉得举办职业教育层次太低,不够“高大上”。而社会上普遍的“学历导向”,使很多学校只能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而没有货真价实的教育,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低。此外,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乏,使学校无法形成明确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
本科院校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培养真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能否破解职教办学僵化体制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我们的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我们的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鲁昕作出了如此解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然而,这一言论招来了太多人的反对,甚至一新浪微博网友南宫紫府认为:“开放私立高校是好事,把高校办成企业是倒退!”
在熊丙奇看来,对职业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革,值得尝试,但需要分清楚学校和企业的差别,在办学过程中,不适合采取谁出资多、谁就拥有更大决策权的企业决策模式,而应将现代企业和现代学校制度结合起来。
这次释放出的改革信号,能否真正意义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地位,此次职教舆论风暴能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这是业内外普遍关注的。正如《南方都市报》发表的评论中写道:“尽管在改革的途中,人们过去轻看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还将会继续出现,但只要市场的效应得到展现,业内的评价直接出炉,职业教育的改革就会尝到甜头,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赢局面就会出现。可以预见,只要市场能够充分发挥效力,就不必担心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照搬德国,而只会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另一套体系。”(梁国胜 刘言)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教立交桥能否搭建鲁昕副部长指出,2000年后新建的近6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这涉及整个教育结构的大调整,这是教育部决定还是鲁部长个人的设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也有人质疑:“这是要将本科院校降格为职业技术学校吗?”更有人担心:“这些本科院校愿不愿意转型做职业教育,能不能够转型做职业教育?”
一直以来,职教界的难题之一是:如何搭建职教“立交桥”便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打通中专、高职、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的通道。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做职业教育是搭建职教“立交桥”的方式之一。
有人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海明撰文指出,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夯实的是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方式。市场缺乏技工,缺乏应用型人才,高校培养人才时注重这方面的需求没错。按照美国一些高校的做法,本科毕业后进行为期1年的职业培训,不失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好办法。他认为,真正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寻找如何缩小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差距,而不能把高校直接降格为职业技术学校。
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地方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在我国,高职还被作为一个层次,而不是一个类型,总体而言,一些升为本科的院校总觉得举办职业教育层次太低,不够“高大上”。而社会上普遍的“学历导向”,使很多学校只能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而没有货真价实的教育,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低。此外,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缺乏,使学校无法形成明确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
本科院校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培养真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能否破解职教办学僵化体制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我们的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我们的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鲁昕作出了如此解释,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然而,这一言论招来了太多人的反对,甚至一新浪微博网友南宫紫府认为:“开放私立高校是好事,把高校办成企业是倒退!”
在熊丙奇看来,对职业学校实行股份制改革,值得尝试,但需要分清楚学校和企业的差别,在办学过程中,不适合采取谁出资多、谁就拥有更大决策权的企业决策模式,而应将现代企业和现代学校制度结合起来。
这次释放出的改革信号,能否真正意义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地位,此次职教舆论风暴能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这是业内外普遍关注的。正如《南方都市报》发表的评论中写道:“尽管在改革的途中,人们过去轻看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还将会继续出现,但只要市场的效应得到展现,业内的评价直接出炉,职业教育的改革就会尝到甜头,家庭、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赢局面就会出现。可以预见,只要市场能够充分发挥效力,就不必担心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照搬德国,而只会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另一套体系。”(梁国胜 刘言)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