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通讯员 陈楫春 饶哲生
他们外表相似,个个皮肤黝黑。他们有着相同的名字——抗洪抢险突击队员。
走近他们,感觉他们不但可敬,而且可爱。他们是武穴市武穴办事处下关社区长江干堤上的一群“黑马”。
6月底以来的连续6轮强降雨,武穴市外洪内涝,长江水位10天内飚涨到22.40米,超警戒水位0.9米。市内最大的湖泊武山湖水位达17.84米,创历史新最,抗洪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下关社区党委书记胡均明(图中)带队在巡堤查险。 通讯员 饶哲生摄
7月2日,下关社区46名突击队员,受命固守长江干堤利丰堤段。
利丰堤全长1800米,虽战线不长,却是武穴长江干堤最薄弱的地段。因为长江正好在其上游拐了一个“Z”字型的弯。江对岸的洪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击过来。
到7月28日,下关社区这46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已经在暴雨中、烈日下坚守了26天。这26天,有多少艰辛困苦、有多少惊心动魄,他们历历在目。
个个都是苦行僧
防汛队员生活很苦,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搭在干堤水泥路上的两个帐篷。
入梅以来,几场瓢泼大雨说来就来,单薄的帐篷无力抵抗厚重的雨水连环扑打,雨水常常顺着帐篷空隙快速流进篷内,篷里很快就是一片汪洋。队员们只好掀起湿透的被子,在裸露的硬铺板上休息。
晚上,江风呼啸,防守棚一次次被风吹翻。队员们居无处所,只得干脆坐在哨棚门口,与大风对峙,整夜无眠。
巡堤查险队员在长江勘察汛情。通讯员 张在峰 摄
大晴天,骄阳似火,人坐在棚里就像烤鱿鱼。最怕的是停电,风扇不工作,队员只好到哨棚旁的桥洞里光着膀子蹭凉。拿着草帽当风扇,仍然是汗流浃背。
“我们都是苦行僧。”有队员打趣地说:“都快一个月没搂老婆、没抱孩子。”
但他们却更像是铁打的金刚,身处如此艰苦的环境,仍乐此不疲地巡堤、查险。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干堤安全了,我老婆、儿女就安全了。
他像上了发条的钟
队员称下关社区第二哨棚的负责人张在林是上了发条的钟,这话一点不假。
张在林是下关社区党委委员,带领22名防汛队员,负责长约1000米的利丰西段的巡防任务。
“防汛,防汛,重在一个防字。”张在林掰着指头说,“防的关键就四句话,眼到、脚到、手到、耳到。要是人不到,‘四到’皆空。”
如是,张在林利用社区防汛微信工作群,要求巡堤、查险队员在当班的一小时里,每15分钟实时传回现场工作照。
张在林做哨棚内做巡堤查险记录。通讯员 饶哲生 摄
每天的上午11点至下午14点,及夜晚11点至凌晨3点,是巡堤查险队员最犯困、最疲惫的时候。张在林再困、再累,也要准时起来,跟这些时段的巡查队员一起去巡堤、查险,确保万无一失。
“说来也真巧,我这个哨棚负责的防段,发现11处冷浸,有8处是在正午和子夜时段发现的。”他打趣地说,“这些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还是被我们给勒住了!”
抢险重在神速
今年长江武穴段的汛情不大,但防汛责任大。貌似平静,却也暗流涌动。
7月3日,上游普降暴雨,长江水位急涨,武穴段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滨江公园形势逼人。
滨江公园是武穴市近两年才建起的一座江滩园林公园,投资达2亿多元。一旦被淹,损失巨大。
接到城区防汛指挥部要求派50名突击队员去滨江筑挡水坝的指令后,张在林一下子组织了110名突击队员,30分钟就赶到滨江公园的指定地点集结,令市领导十分惊讶,说下关社区像是一匹杀出来的“黑马”。
“抢险、抢险,重在抢。”下关社区党委书记胡均明如是说,“众人添柴,才火焰高。抢险是与时间赛跑的事,一个人做的事,安排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去做,时间就抢出来了。”
滨江公园临江处一座长120米,高1.5米拦水坝筑起来了。原本计划5小时完成的任务,下关社区只花了两个多小时。
党委副书记佳佐明(右一)带队在长江边巡查。通讯员 张在峰 摄
7月4日,武山湖水位达到17.84米,创历史最高水位。接到武穴办事处防指派员20人援助的指令后,党委副书记桂佐明却组织了50名突击队员,赶到武山湖朱奇伍段,又唱响了一曲与时间赛跑的壮歌。
(作者:余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