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刘醒龙寄语“楚才小作家”:写作没有灵丹妙药

发布时间:2017-05-15 18:14:53来源:湖北日报网

  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安立 通讯员党波涛)今年楚才杯竞赛共有13万学子参赛,其中17人获得特等奖。5月14日,这些获特等奖的“楚才小作家”与王先霈、刘醒龙、晓苏等“知名大作家”见面,现场切磋交流。

  “应该怎么样快速打开自己思维的阀门,让笔下滔滔不绝呢?”这是获得今年楚才杯小学组特等奖、育才小学三年级小学生张吾墨提出的问题。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回答称,写作没有灵丹妙药,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拿起笔和纸去写,或者在电脑上写,一定要坚持写下去,不能半途而废,“要想‘滔滔不绝’,就要不停地写,一直写,写得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长篇小说《蟠虺》中是关于中国青铜文化的,也是湖北文化或楚文化的体现,学习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难,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刘醒龙在解答华师一附中高一学生胡睿涵关于“如何学习积累传统文化”的疑惑时,以《蟠虺》为例,谈了自己对青铜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因为对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尊盘产生了浓厚兴趣,然后不断学习和向专家请教,逐渐进入了中国青铜文化的世界。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向农教授也认为,了解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对它感兴趣,有兴趣之后才会想去亲近它、了解它”。同时他还指出,现代的教育过多的强调对英语的学习,而怠慢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这种现状能够得到改善,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是水到渠成的事。

  “写作有什么用?”湖北省政府参事、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晓苏回应,写作除了在各类考试中具有实用性外,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交流感情,“作者需调整作文的姿态和角度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包括生活中不同角度的口语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本次活动由楚才竞赛委员会、华中师大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华师妙笔教育集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