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英山乡村教师失左眼仍坚持教学 扎根山区教育33年

发布时间:2014-09-30 09:17:00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李颂之)33年前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美丽梦想,走上了教学岗位。从此就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他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他的自律信条。辛勤耕耘着,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呵护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他就是英山县温泉镇彭畈小学教师彭雁南。

  养猪场里上课铸就坚韧品性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段不可弥合的距离。在彭雁南老师上班的第一天走进学校的那一刻,满腔的热忱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学校恶劣的工作环境实在难以想象。因为当时正处于大村分小村阶段,彭老师是彭畈乡塔尔畈村人,作为民办教师就应在塔尔畈初小任教,分村后没有学校,只好在原先三村合建的养猪场里上课。下雨天,房屋漏水,他就冒雨上到瓦屋上捡漏。部分学生到学校还隔了一条河,遇到发大水时,他就早早等在河边,一个一个地背学生过河。没有课桌,就把家里的楼板拿到学校,用砖做桌角,帮学生搭起了课桌。按照村支部的安排,彭雁南老师担任塔尔畈小学校长,包班二年级。中午放学的时候,别人看孩子,他就做饭。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他所带的二年级在彭畈乡统考中语、数都获得第一的好成绩。

  痛苦的磨练,铸就了坚韧的性格,给彭雁南老师战胜困难的勇气,从那时起,就养成了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不畏艰难困苦的良好心理品质。

  失左眼不改教育钟爱

  1996年前后,英山全县进入了“普九”攻坚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塔尔畈小学,只有两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其余都是土木结构房屋。破烂不堪的校舍经不起雨水的冲刷,每到汛期,仿佛在大雨中摇摇欲坠。彭雁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的学校不但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危及到师生的安全。当时他就下决心,抢抓“普九”机遇,使学校旧貌换新颜。于是自己设计改造校园图纸,向村两委汇报。由于村经济条件落后,村支书一看图纸就否定了。但他不放弃,白天上课,晚上跑路,深入村组干部家,宣传义务教育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9月12日的一个狂风暴雨之夜,他去找村长,不小心摔倒滚到一条小河里。脚摔肿了,衣服湿透了,好半天才从河沟里爬起来,强忍疼痛、一瘸一拐地来到村长家里,终于感动了村长,决定新建学校。

  建学校方案定了,资金从哪儿来,又是一大问题。在校职工每人集资一千元,彭雁南主动带头。当时他家家大口阔,上有体弱多病的父母,还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下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孩子,妻子患有高血压及风湿性心脏病,哪里来的钱呀?想来想去,只好把家里养的黄牛卖了,家人都反对,大吵了一场。他又瞒着家人偷偷地把自家的三联建房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5000元,作建房启动资金。

  在建校期间,彭雁南老师不分白天黑夜,严把质量关,一心埋在工作上。他身上臀部长了一小疱开始隐约作痛,因为正处于工程攻坚阶段,顾不上看医生,只好吃一些消炎片。后来,疱块慢慢发红变黑,而且越长越高。当他晕倒在校园里,才被老师们送进英山县人民医院。昏迷了三天三夜,经医生诊断,蜂窝性组织炎并发败血症,经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此引发的眼球化脓性角膜炎已无治愈的可能,为确保病情得到控制,不得不摘除宝贵的左眼。

  为了给雁南老师治病,他家人东挪西借也债台高筑,但彭雁南无怨无悔,人残心不残。出院后,依旧坚持站在教学最前沿阵地。他不因为人残疾了,就讲条件,在学校仍然吃苦耐劳,带比普通老师还多的课,做着比普通老师还多的事。在带课的同时,先后还兼任过塔尔畈小学校长、彭畈小学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后勤主任、副校长等职,当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忙于琐事之中,从无怨言。至今,彭老师的家里非常困难,上有83岁父亲患有膀胱癌,79岁母亲中风5年有余,妻子患有高血压及风湿性心脏病,孩子刚毕业,负债6万余元。在家人眼里,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在学生眼里他是最美的老师。

  不因为家庭的负担过重就丢掉事业,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家里的事情,利用节假日做,从不占用教学时间。近五年,他还抽出时间,在县市省级报刊网站发表新闻700多篇,为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无私关爱学生深得家长信赖

  彭雁南老师常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他虽然没有靓丽的外表和时尚的服饰,但在学生眼里是最美的老师,33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用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正是这份真挚的爱,让他教的孩子能快乐成长。“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是他对学生无言的承诺。

  彭老师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弱,事无巨细都得操心。他常做学生的知心人,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彭雁南老师勤于家访,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他所带的班级中每个学生家住哪里,家里有几口人,孩子的父母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家长的联系方式,都了如指掌。不论学生居住多么分散,离校的路程多么遥远,每一学期,每个学生家访不少于两次。如果监护人不在家,他就电话与家长交谈。多少次,彭雁南老师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向正在高空作业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多少次,卷着裤腿,走近正在泥田里劳作的家长跟他们面对面地谈心;多少次,一边帮那些年迈的监护人干农活,一边跟他们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几年来,他跑遍了学校片区内的每一个村里,足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法计算家他访走了多少路程,但十多本家访记录,十万余字的家访心得,真实地记下了他家访的心路历程。

  学生一个星期都住在学校里,难免让家长担心,他就安排每周一、三、五的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用他的手机发短信、打电话,跟家长联系,汇报在校的情况。还先后资助困难学生3000多元。2002年他班上的段斌同学父亲外出务工不幸离世,一年来他就资助其学费、生活费1000多元。彭老师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他关爱学生的行动,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还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他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彭雁南老师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用行动眷恋山区的孩子,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