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春岚 通讯员 黄冬香 涂晓晨 张玮
开颅手术做到一半,医生唤醒病人,让他做手势、抬腿。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恐怖片,而是上月底发生在武汉协和医院的一台真实手术。
原来,这位病人大脑关键部位长了肿瘤,手术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切到功能区,影响说话和走路。“我是老师,不能说话,还怎样上讲台?”根据病人要求,医生冒险在手术中唤醒他,让他根据指令做动作,来判断手术范围,确保精确切除肿瘤,不影响其他功能区。
昨天,老师来汉复查,术后恢复良好,明年就可顺利回到讲台。
数学教师突然失语
罪魁祸首是脑瘤
黄老师今年46岁,是孝感某初中数学老师。今年下半年,他经常头疼,右腿无力,仍坚持工作。9月中旬的一天,黄老师上课时突然说不出话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老师头部左侧颞顶交接处有阴影,怀疑是肿瘤,需要做手术。
9月下旬,黄老师住进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确诊,他脑中长了个乒乓球大小的血管瘤,直径约4厘米。术前,黄老师头痛、轻度言语障碍、右腿无力,说明肿瘤周围部位主管语言和右腿功能。大脑构成非常精密,切除肿瘤后,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偏瘫和言语障碍。“我是老师,如果今后不能说话,还怎样上讲台?”黄老师很失落。
怎样才能既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又能保存病人的神经功能?这成为摆在神经外科医生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术前上心理建设课
确保淡定被唤醒
9月26日,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首次找黄老师谈话:“开颅手术要全身麻醉,手术相当于睡了一觉。我们可以采用新技术,尝试中途唤醒你,发指令,你配合做动作,以此判断手术范围,争取不影响大脑功能。当然,这个过程中不会感觉到疼痛。”
“第一反应是恐惧。本来做开颅手术,内心就很恐慌;术中还要清醒过来,就更恐慌了。”黄老师回忆,两天内,经历两次术前谈话,最终,对重回讲台的渴望,让他同意在术中被唤醒。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一旦发现在做梦,潜意识会排斥梦境。与此类似,如果手术麻醉中被唤醒,在陌生的手术室里,身边全是器械和机器声,病人也会因为恐慌而脑压剧增,脑组织膨出刀口,后果很可怕。
为此,医生专门为黄老师上“心理课”,帮他做心理建设,反复演练术中指令,熟悉手术环境,只为术中唤醒后,黄老师能不恐慌,淡定面对。
手术时唤醒病人
做“一二三”手势
27日下午,手术开始,神经外科和麻醉科专家严阵以待。
3点开始麻醉,黄老师进入无痛、无知觉的“睡觉”状态。3点半消毒、开颅,4点半,一切准备就绪。
主刀医师、神经外科姜晓兵副教授示意后,麻醉师调整麻醉药物,保持镇痛效果、减少镇静作用,黄老师在无痛状态下清醒过来。按照事先排练的,医生一边迅速切病灶,一边让黄老师做“一二三”手势、抬腿。同时,利用神经电生理刺激技术,精确定位脑重要功能区,探询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
“病人反应、动作稍慢,就说明临近功能区,要小心切除。”姜晓兵介绍,为减少不正常状态对机体损伤,“唤醒”时间被限制在20分钟内,必须尽快切除肿瘤,继续让黄老师回归“睡觉”状态。6点半,手术彻底结束。
全国麻醉医师协会会长、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介绍,术中唤醒的技术难度在于,在剧烈的手术刺激时,为手术提供足够的深度催眠、镇痛;需要术中唤醒时,能使病人快速苏醒,配合手术;同时,还不对呼吸产生抑制。
昨天,黄老师来汉复查,脑部愈合良好。对于手术中曾被唤醒、做手势的经历,他依稀记得,并因此觉得幸运,“现在说话很利索,同事们很惊讶!”黄老师高兴地说,预计明年就能回到讲台了。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