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成熔兴、大楚网马路遥)全校96名学生,有93人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其中67人吃、穿、住、学,分文不收。
走进武汉爱乐音乐学校,这里不像一间全日制中等艺术学校,更像是一所公益福利院,而它的创办者康丽也不像校长,更像是个“奶妈”。
该校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李纸公路旁,漫天灰尘中,一栋4层楼的破落校舍,就是学校的全部。一楼做排演场,二楼、三楼做学生宿舍,四楼是教室。校长、老师办公、做饭都挤在一间房里。
康丽今年64岁,1995年创办了这所音乐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最火爆时在校生有几百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康丽踏访灾区,决定免费招收灾区学生。“本来只想招十来个,一下来了40多个”,她不忍拒绝,全部带回武汉。“武汉有所爱乐学校,校长心肠特别好”,这一消息在灾区不少县、州不胫而走。从2009年到2011年,学校免费或减免费用招收的四川学生已有百余人,总投入150万元,“其中有国家资助、爱心捐助,但大部分还是自己的积蓄。”
一路坎坷,学校经营日渐惨淡,最终从汉阳隆祥路搬到了现址。
但康丽的爱心,却没有丝毫减少。2012年,她去四川大凉山招生,再次免费招收一批彝族学生。几进几出,到今年,学校还留下67名免费生。
康丽说,这些孩子来自四川甘洛和布拖两县,年龄从7岁到17岁不等,“他们不是孤儿就是单亲,要么家里极度贫困,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只能辍学在家,一辈子都没有希望走出大山。”
昨晚7时,7岁的吉伍牛伍刚下晚自习。他操着不熟练的汉语说,自己在老家上不起学,一天三餐只能吃土豆,来到学校不用交钱,还有一日三餐,“谢谢康校长。”
不过,这些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并不好带:汉语不够熟练,交流尚有困难,不少孩子连最基本的卫生习惯都还没养成,头发脏得打结都不知该怎么处理。
康丽耐心地教着他们,“今天我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相信将来他们会十倍、百倍回馈给社会。”
真正让她操心的是学校的经营状况。为了给孩子们筹措生活费,他们正盘算着将好心人赠送的3000袋大米卖掉。同时,学校还计划到秋季招生时,适当提高交费生的比例,“以学养学”。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