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首席教育记者赵莉 通讯员石晟
上周五,武汉市交通学校2015届毕业生招聘会举行,包括奔驰、东风本田在内的25家企业冒着大雨赶来招聘,他们的热情却没能得到热切的回报:来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人数,小于岗位需求数。“实在是没办法,除开准备升学的70多个学生,其他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去处。”该校招办负责就业工作的夏柏发一脸难色。
“史上最好”就业季 中职学校感受复杂
在全国本科生遭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中职生们上演逆袭,创造“史上最好”就业季,不少重点中职出现了四五个岗位抢一个学生的情况。
夏柏发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今年持续,而且情况有甚于去年,甚至出现了七八个岗位抢一名中职生的局面。
为了争抢中职毕业生,今年来招工的企业多数提高了薪酬待遇,平均给出了3500元的月薪(含“五险一金”在内),高的给出了4000多元,还有的企业现场承诺给职工分配“双限房”……尽管待遇优厚,但是毕业生供不应求已是事实。
武汉市交通学校校长简玉麟说,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对稳健,一线依旧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职生源总数在减少,而且每年选择升学的中职生人数在增加。如此,供求矛盾就产生了。
面对供求矛盾,交通学校的感受是“复杂的”,他们认为这种矛盾是一种阵痛,随着学生和家长对中职认可度的加强,其生源会源源不断,供求矛盾就有望缓解。
升学人数仅占一成 中职生仍看重就业
2013年,武汉市交通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比例约为9:1。 此前,该校对2015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进行调查发现,有意向继续升学的中职生比例没有明显的提升,依旧维持在一成左右——更多的学生还是看好就业。
该校招办主任燕荡非介绍,2013年该校选择升学就读高职、本科的应届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同年9月,该校1000余新生入学,在分班时学校征求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最终分出了3个升学班和17个就业班——这种情况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在其他的重点中职,升学班和就业班的比例达到了1:1,甚至升学班超过就业班。
什么原因?学生们给出了答案。“现在有单位给我每月3200元,福利也好,我为何不先去看看?”该校2015届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刘响说,现在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如中职生,毕业后一样难找工作,为何不先“占坑”?至于深造,他觉得可以在工作期间读自修或成人高考。
在交通学校,不少学生是“半路出家”、从普高转投过来,他们当初看好的就是就业。
中职生、大学生就业反差大 倒逼企业、高校改革
上周五的招聘会现场,江西中投科技科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中职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加剧,对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会更大些。这一现象将倒逼企业尽快提升生产线机械化的进程。
2014年,武汉市交通学校新增“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招生。据称这一专业是应企业的要求开设的,对招收的学生实行订单培养,主要为企业度身培养可以操作和维护机械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不久前,省人才发布的“2013湖北才市供求信息报告”显示,人才供给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仍然突出,即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并存。中职生、大学生就业反差大,也将倒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
交通学校校长简玉麟说,我省的中职学校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些,对专业和人才培养的调整周期相对较短,灵活的机制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接“地气”。相比之下,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转型就不够灵活。
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从今年起,我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这意味着我国50%的高校要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培养人才。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