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孩子频繁玩失踪,父亲无计可施 (记者赵莉摄)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赵莉
11岁的少年,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家本该是他最依恋的温暖港湾,但是他为什么一次次选择出走?姜鹏出走的背后,述说着怎样的家庭故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2014年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武昌民主路的一处出租房,与姜鹏及其父母展开了对话,试图触摸他们的内心世界。
对话姜鹏
屡次玩失踪 只想不用挨打
“有一次我梦见离家出走了,爸爸找到我提起来就要打,我刚准备哭,腿一蹬就醒了,我还睡在床上呢,我觉得好幸福!”
——姜鹏
记者面前的姜鹏,有着澄澈而明亮的眼睛,个头不高却显得机灵。起初,他一直低着头,话说着说着就没声音了,眼神飘忽不定。当姜鹏的父母关门离开房间,孩子那受惊似的眼神终于找到了“落脚点”,谈话由此开始了。
“有不高兴的事,就会离家出走”
记者:你一共出走了8次?还记得第一次是为什么出走吗?
姜鹏:我妈妈说这是第8次。第一次出走,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其实那一次我是在帮同学。那天放学后,我和同学去书店看书,看得忘了时间,走出书店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同学说他不敢回家,因为他回家时间晚了,要挨打的,他就决定晚上不回家了。
我觉得他蛮可怜,而且我这个时间回家,说不定爸爸也会打我,我就干脆和他一起在外面呆了一晚上。那天晚上,我们俩裹着纸盒和报纸,在一座天桥底下睡了一晚上。
记者:第一次出走结果怎么样?
姜鹏:第二天我们直接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就各自回家了。我一回家,就被爸爸打了一顿,他抓起电线就往我身上乱抽。我又疼又委屈,我明明是在帮同学啊!他们也不问清楚。
后来,我只要有不高兴的事,就会离家出走。在外面自由些,不会挨打。
记者:遇到不高兴的事会出走?
姜鹏:就是爸爸妈妈骂我、打我,我生他们的气;在学校,有时也生同学和老师的气。我一生气就不想上学了,越想越气就会出走。
“在外面虽然挨饿,但不用挨打”
记者:出走要吃很多苦,不怕吗?
姜鹏(沉默许久):在外面虽然要挨饿,但我不用挨打,觉得很自由!
我特别怕爸爸妈妈。我小时候,他们就经常吵架,有时还打架,我吓得发抖,又没地方躲。我只要调皮做错了事,他们就打我,而且老是一起打我,打得特别痛,我求饶也不停。爸爸打人时随手抓起一个东西就打,有一次还拿我的头撞墙。
我觉得他们一定很讨厌我,我害怕这个家,我看到电线、衣架就害怕,因为他们拿这些东西打过我。
记者:出走被找回后,爸妈会和你聊聊吗?
姜鹏:他们一般是给我买好吃的,然后什么事都顺着我,我不想上学就不上学。过一段时间就又和以前一样了。
他们没和我聊,我也不想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不愿意听我说话。
记者:他们不愿听你说话?
姜鹏:我一说话,他们就认为我是在撒谎,后来我就懒得和他们说话了。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原因吗?
姜鹏:四年级以后,因为贪玩、学习不好,我一说话他们就打断我,不想听我说话,后来我也不想理他们了。
“我想要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如果有机会让爸妈和你聊一聊,你想说什么?
姜鹏:不想聊。(沉默许久)不要再打我了!我想要一个温暖的家。
记者:什么是温暖?
姜鹏:就是屋外下雨,很冷,但是家里很暖和,而且有吃的,爸妈不打我骂我……就像有一次我做梦,梦见我离家出走了,爸爸找到我提起来就要打,我刚准备哭,腿一蹬就醒了,我还睡在床上呢,我觉得好幸福!
记者:这些话和爸妈说过吗?
姜鹏:没有,他们不会听的。
记者:六一儿童节想怎么过?想要什么礼物?
姜鹏:不知道。
对话家长
如何爱孩子 他们很无助
“老师要我们好好教育孩子。谁不想教好孩子?可是我们没什么文化,工作又是从早忙到晚,不知道怎么教啊!”
——姜母
姜鹏的父母来自湖北黄冈,姜父在武汉一家公司做搬运,姜母给一家小餐厅打工,每月收入刚刚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谈到姜鹏,他们颇为头疼——他们为生计奔波,无暇也无力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于是,在孩子的每一次离家出走后,他们能做的便是大海捞针般地焦急寻找。
他们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不然他们不会心甘情愿地在武汉吃这么多年的苦,他们的坚持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武汉受教育,将来做一个城市人。
“打完了孩子就特别后悔”
记者:孩子在家的几天,你们陪他了吗?
姜父:我们还得上班,不能老请假,没有陪他。其实孩子还是蛮懂事的,前天,我回家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小家伙就给我们做了顿饭,烧了一个千张,他切菜时还把手切了……
记者:你的感动和孩子说了吗?
姜父:没有,我不习惯和孩子说这些。
记者:为什么说孩子沉迷网络?
姜父:他喜欢上网,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我们在黑网吧找到过他。为这个事他也没少挨打。
记者:为什么会经常打孩子?
姜父(低头):我和孩子妈给人打工,压力也蛮大的,有时候会把工作中的烦心事带回家。再看孩子不听话,火就上来了,然后就控制不住自己,打孩子没个轻重。
记者:非打不可吗?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姜父:这孩子很犟,说话有时听不进,我们就只有打了。其实我打完了孩子就特别后悔,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不做声,让事情过去。
其实像我们小时候,哪有不挨打的,打得再狠,也没有动不动就跑的。
“真希望有人帮帮我们”
记者:孩子说你们不信任他?
姜父:这是有原因的。他四年级时曾偷拿了家里100块钱,我们问他他不承认,我们搜他的书包搜到了钱,他还不承认,我们就只有打了,打完他就承认了。这样的事多了以后,我们还能怎么相信他?
记者:孩子说你们夫妻经常吵骂?
姜母(抹泪):孩子小时吵得多些,老是为钱不够用、为孩子的照顾问题吵。有时吵狠了,我就不告而别,回娘家,或者去别的地方散下心。孩子爸就到处找我,孩子可能也是在学我吧!真没办法。
记者:对孩子离家出走,你们想过办法吗?
姜母:我们真的管不住他,后来我就对孩子说:你离家出走了,玩够了就回来,我们不打你;但是如果从学校跑了,那抓回来就要打,从学校跑就是逃学啊!
今年春节后孩子出走了一次,找回来后,我们怕他又跑了,就每天跟着他上学。他不喜欢这样,在公汽上把我们甩掉。
记者:向人求助过吗,比如老师?
姜母:亲戚朋友也没什么文化,都帮不上忙,孩子离家出走,他们就认为是孩子不争气。我们和老师说过,老师要我们好好教育孩子。谁不想教好孩子?可是我们没什么文化,工作又是从早忙到晚,不知道怎么教啊!
记者:这些话都和孩子说过吗?
姜母:没有,他也不愿意听我们说话!
记者:考虑过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吗?
姜母:我们想改啊,但不知道怎么改,真希望有人帮帮我们。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