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6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标志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的完成,意味着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指示让广大职教人大为振奋。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这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科生PK掉本科生 导师来帮忙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孙为同学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就读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孙为同学在一场招聘会中被破格录取,成为铭赛机器人研究所的一名研发人员。
谈到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他用“来之不易”做评价。受限于自己的学历,他最初是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参加了一场本科院校招聘会,没想到,现场招聘人员在询问了专业方面的几个问题之后,竟给了他去总公司面试的机会。在近乎苛刻的笔试和专业技能问答之后,本以为在众多本科生面前没有多大机会的孙为同学,得到了录用通知。孙为为自己得到这份工作倍感自豪,同时,他也谦虚表示这都得益于大学期间能有机会跟着专业导师做项目的那段经历。来自盐城的孙为同学,在2012年初参加了江苏省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设计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计算机应用专业教研室的聂章龙老师主动找到孙为同学,经过深入细致地了解他的专业水平情况之后,聂老师邀请他加入了单片机特长生工作室。
进入工作室初期,是熟悉项目阶段,跟着学长做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孙为被工作室浓厚的专业研发氛围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所吸引,越发增加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012年的暑假,在聂老师的帮助下,他留在工作室提前学习了单片机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不懂的问题,问学长,再有不懂的技术难题,则集中起来由聂老师解答。之后的一年多,他跟随聂老师全程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发,积累了相当多的行业实践和项目研发经验。所以在至关重要的招聘面试过程中,他能自信地分析做项目时的难点、疑点以及如何解决它们的办法,从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
特长生工作室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由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其他专任教师担任专业老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长生工作室有36个,100多名老师担任了专业导师。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困惑了,随时都能找到专业导师问诊解惑。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专业导师那里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得到的研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增加了足够的底气和胜算。
勤学好问多动手 专业教师解惑忙
电气10级的袁松同学毕业一年多,每次回母校都必定拜访孙传庆老师。从《粉体包装设备生产线安装与调试》专业课开始,孙传庆老师慢慢成为了袁松的良师益友。在孙老师的印象里,袁松总是坐在第一排,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积极求教,在课后也总会主动到办公室与老师交流专业学习中的疑惑。这样求知若渴的学生,也极大地赢得了老师的好感。每次见到袁松来问问题,孙老师无论有多忙,都会停下来,耐心听他陈述。后来,见袁松有不错的动手能力,孙老师开始有意带着他做一些项目,比如制作、焊接、调试些比较简单的PCB板。
有一次看到孙老师在用Delphi软件编制上位机程序,袁松表示出极大的学习兴趣。此后的一个月,孙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循序渐进地给袁松讲解Delphi的基本编程技巧,并介绍相关书籍让他自学。临近顶岗实习,孙老师还把袁松介绍给了与自己有项目合作的企业,并通过讲述自己年轻时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鼓励他从基层做起,要多学技术,不要怕辛苦。袁松进公司的前三个月都在操作线上工作,但他记住了孙老师的教诲,工作中有问题就向老师傅请教,并对任何人态度都谦虚有礼貌。有些车间师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打电话向孙老师寻求帮助。很快,袁松就成为了公司的售后工程师。
孙老师表示,因为自己从企业来,多年的项目实践经历让他深入了解现今市场对于电气自动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要求,所以他希望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可以运用于实践的技术。近年来,他一直定期筛选出一些对专业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且愿意动手去做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及特长生工作室,指导他们参加科技文化节赛事,引导学生参与真实企业科研项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全力打造优质实训室
2012年底,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光伏实训室项目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孙传庆老师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竞标,并在几轮竞价后中标。此项目包含光伏及新能源电子技术和光伏系统安装与调试两个实训室的建设,仅光伏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室就包含光伏发电实训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风力发电设备、模拟并网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多项实训平台,涉及的相关设备在现有市场上没有现成的、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实训需求的成品,因此全部需要项目团队自行设计、自主开发。原材料的下料、打眼、攻丝、拼接、组装等全部工作都要自行完成,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从2013年初的寒假开始,孙老师带着项目组中的其他教师及三四十名学生常常是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有时候甚至忙到深夜。这期间他们放弃了许多节假日,收尾工作一直持续到暑假结束。暑假后两个实训室就投入正常使用。
该实训室的建设创新在硬件与软环境方面均有体现。硬件方面首先是节省空间。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实训室充分利用已有空间,采用四个象限的网孔架式的安装与调试模式,极大地缩小了占地面积,并且实训起来非常方便、实用,各小组之间互不干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软环境建设方面,首先是对实训项目的深入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让学生真正理解弄懂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实训内容。其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做太阳能应用系列实训或风光互补发电系列实训时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设计、安装、调试出相应系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据了解,这两个实训室建成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亮点之多、技术之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实训室建成之后,孙传庆老师组织团队梳理出10项创新技术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前期申报的8项通过了审批,后面申报的2项正在审批之中。
一切为了学生,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坚守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学院一方面提升“硬件水平”——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一方面提升“软实力”——通过专业教师指导及特长生工作室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实力,帮助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继而真正成为顺应市场并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