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见证668位科技精英成长

发布时间:2014-03-03 08:55:55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王荣海

  一株水稻,能提取被称为“黄金救命药”的人血清白蛋白。

  一台“抓癌机”,让宫颈癌癌细胞无处遁形。

  一粒“胶囊胃镜”,彻底解除患者传统胃镜检查的痛苦。

  这些新奇炫酷科技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侨”字——它们都是侨界科学家在湖北的创新创造。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与668位获奖科技精英一同见证了湖北科技快速进步的20年。

  爱国情怀催生科技基金

  时间回到20年前。那是丝宝集团来内地发展的第5个年头,丽花丝宝化妆品逐渐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湖北科技事业的关注,丝宝集团创始人梁亮胜作出一个决定:拿出100万元,设立科技奖励基金,鼓励在鄂侨界知识分子为国家科教事业多作贡献。

  1994年,这是当时省侨联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梁先生的基金是中国侨界设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科技基金之一,它比2003年设立的‘中国侨界贡献奖’早了9年。”省侨联副主席何光源告诉记者。

  第一次捐款后,梁亮胜又分六次追加捐款,到现在基金额已达400万元,共向668位侨界科学家颁奖,发放奖金229万元。据了解,几十年来,梁亮胜对科技、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总计近3亿元。

  一根纽带“串”起侨界精英

  翻开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20年来的奖励名单,有一种星光闪耀的感觉。

  “从第一届获奖的裘法祖、李德仁,到刚刚获奖的舒红兵、龚健雅、张俐娜,几乎囊括了所有在湖北工作的侨界科技精英,其中院士达28位。”省侨联联络部部长欧梁峰说。

  归侨侨眷在国外多从事前沿科技研究,他们的最大“能量”在于科教,而湖北最大的优势资源也是科教。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金梅林说:“梁先生设立科技奖励基金,真是选准了关键点,对于湖北科教事业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从1990年到2005年,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的舒红兵院士,在美国呆了15年,但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舒红兵说,“省侨联经常组织一些活动,特别是梁先生科技基金评选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也起到了凝聚侨心的作用。”

  欧梁峰深有感触地说:“每两年一次的评奖颁奖,如同一根纽带,‘串’起了众多的侨界精英,‘串’起了大家的深厚感情,使侨联与归侨侨眷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归侨侨眷的独特优势。”

  他介绍,在基金第一次颁奖中获得特别奖的老归侨刘建康院士,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孜孜不倦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在81岁高龄还亲自动笔撰写《高级水生生物学》专著。

  见证湖北科技20年“快步走”

  作为一个“老牌”科技基金,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见证和折射了湖北科技领域20年来的巨大进步。

  “最明显的是科技领域的扩展和升级。”何光源说,“以前的获奖者集中在传统领域。现在,尽是‘高精尖’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遥感技术、基因工程等等,不仅是国内顶尖,还是全球领先。侨界科学家的个人成就、贡献度、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舒红兵3年前晋升院士时只有44岁。“年轻化,新生科技力量崛起,是又一大明显进步。获奖者越来越年轻了,不难看出,我省科研人员‘老中青断层’逐年被打破,形成了很好的人才梯队。”何光源告诉记者。

  何光源一边翻看基金获奖名录,一边说:“还有一个变化,近年来,获奖者分布的范围更广泛了,不再是武大、华科、华农大‘老三家’独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钢集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也加入其中。”

  “梁先生的基金设立了很高的入围门槛,获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分析,这说明随着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快速进步及科研环境的改善提升,我们对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了,归侨侨眷数量在不断增多,人才层次更是在大幅提升。

  第十一届湖北省侨联“梁亮胜侨界科技奖励基金”获奖名单

  一等奖:舒红兵、龚健雅、张俐娜(女)、丁国华

  二等奖:杨光圣、邓秀新、金梅林(女)、曹凑贵、马朝芝(女)、邢永忠、孙东发、张献龙、陈学东、邵新宇、马丁、陈建国、宁琴(女)、胡豫、王春友、刘耀林、李霖、陈益峰、雷爱文、何克清、李德仁、卢亦焱、余跃惠、桂建芳、成秋明、李友荣

  三等奖:廖庆喜、彭健(女)、将思文、祁春节、李斌、黄求应、陈福生、郁伯铭、熊有伦、杨叔子、王芳(女)、郭莲军(女)、罗小平、蔡红兵(女)、罗琼(女)、卓仁禧、刘经南、何治柯、袁梦霆、杨建国、蔡得田、吉玉(女)、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