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头条

人物专访:61岁陈焕春院士 为兽医挣得荣耀

发布时间:2014-02-26 17:26:13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记者骆蜜、陈敏 通讯员陈汉梅

  核心提示:

  陈焕春,1953年生,湖北恩施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973计划传染病专项专家组副组长、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农业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早在19岁时,陈焕春就将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动物疾病的研究紧紧拴在一起,并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第三位兽医院士,多年来,他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始终战斗在动物病毒学研究前沿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他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其中SCI论文200多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获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国家转基因安全证书19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5项、湖北省自主创新产品2个、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个。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入选“湖北省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为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陈焕春院士工作照

  作为2013年度湖北省科技奖励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2014年1月23日上午,陈焕春院士接受荆楚网记者的采访,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奋斗历程。

  记者:2009年4月,您曾经呼吁,对动物流感一定要高度重视。记得您当时提出了“从某种意义来说,动物的健康就是人类的健康。”这个观点。5年后的今天,您怎么看待自己当时说过的话?

  陈焕春:2009年,墨西哥、美国爆发了猪流感,这是我当时讲那些话的背景。我觉得,疫情的爆发,警示我们对动物流感要高度重视。在我看来,动物的健康其实就是人类自身的健康。我研究猪流感已经有很多年了,但坦率地说,一直以来,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胸膜肺炎等会造成更大损失的猪病研究上,对危害相对较小的普通猪流感研究还不够重视,国内尚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像2009年那次爆发的猪流感病毒就是一种新型病毒,当时光墨西哥就有4000多人疑似感染,100多人死亡,这对人类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任何国家都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

  记者: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普通中国人开始注意到这些疫情。您和您所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些年来都做了哪些相关的工作呢?

  陈焕春:最近这些年,禽流感H5N1、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N7N9、猪链球菌病、动物结核、布氏杆菌病、乙型脑炎相继流行,它们都属于等重大人畜共患病毒,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对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危害。2004年我国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当时被任命为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攻关总体专家组组长,我们的研究团队研制了10余种禽流感抗原和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2005年6月,四川爆发人-猪链球菌病,204人感染发病,39人死亡,大量生猪发病死亡,我赶到现场及时确诊了这是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并提出了紧急控制方案,使该病在一个月之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人和动物的发病与死亡,把经济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另外,我分离鉴定了1000多株猪链球菌,揭示了我国猪链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建立了多种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获得了2项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开展了系统的致病与免疫机理研究。

  记者:您从19岁就开始研究动物疾病的相关研究,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能不能为我们回顾一下您工作中一些难忘的细节?

  陈焕春:1989年,咱们湖北的养猪业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疾病,大批大批的猪突然之间就死亡了,当时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猪都是怎么死的。当时,我刚从德国留学回国,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把解决这个病作为我回国之后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我记得那时候,我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每天都泡在实验室和猪圈里,饿了啃上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水。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失败——再研究——再失败的循环,我终于从大量的病料中分离出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找出了危害我们湖北养猪业的一个罪魁祸首。1990年,又发生了新生仔猪大批死亡的事情。我从大量死亡的仔猪的病料中分离出了伪狂犬病病毒,并选取其中一株命名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我本人也从此和这一病毒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听说您和您的团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和我们说一下吗?

  陈焕春:2001年,我带领团队创办了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创办以来,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2亿元,上缴税收9487万元,上缴华中农业大学1408万元,解决了506个人的就业问题。2010年公司在武汉光谷生物城购地135亩,自筹资金2亿元建成第二期GMP车间,目前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生产,同时我们还将成果转让湖北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为这些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以来,在我的主持下,在武汉连续举办了16届全国规模化猪场疫病监控与净化大型研讨会,每次到会600-800人。目前这个会议已成为了我国猪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盛会。另外,2007年4月,我主持在武汉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猪病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企业参展人员都对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陈院士,您在院士里边,算比较年轻的吧?有退休的老教授向我们“爆料”,陈焕春这个年轻人不错,踏实勤恳,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陈焕春:老百姓对动物传染病,是比较敏感的。现在咱们经常讲“舌尖上的安全”、“餐桌上的安全”,就是这个样子,大家时刻都在想,千万别吃出问题啊。动物的这些病,它只要爆发,对咱们动物养殖业的破坏是非常大的,这关系到几亿中国农民的生存问题。所以,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传染病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有些成果已经得到了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觉得,科研人员的天职,就是做出成果,不刻苦钻研是不可能办到的。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动物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忠于职守。

  记者:陈院士,您能否和咱们荆楚网的广大网友也说几句?

  陈焕春:我希望广大网友保持良好心态,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样的疫情,都不要过于恐慌。只要及时从诊断方法、疫苗、药物、防控这些方面筑起防线,猪流感、禽流感这些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