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北上广、出国热、留沈阳……70后、80后、90后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5-12-18 08:35:03来源:沈阳晚报

    热播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早已大结局多日,但在现实生活中,“北上广”的热乎劲儿可是一直居高不下。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上广”三个字有了这样的魔力?“70后”、“80后”、“90后”们分别有哪些新特点?

  “硬件”是通行证

  重点大学很“值钱”

  “70后”

  “70后”李先生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当时的大学生毕业还是国家分配工作,985院校很‘值钱’。”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北京并不像现在魔力这么大,房价也没涨起来。那一代毕业生并不是削尖了脑袋往北上广挤,党员身份、重点大学毕业等“硬件”几乎成了可以直接留京的通行证。李先生说,他的一班同学中,有近10人去了北京。“后来经过几年的打拼,一些同学纷纷跳槽,脱离了原来的单位,在现在的国家机关、知名新闻机构或出版社等新单位站稳了脚跟。”

  而对于出国这一选择,李先生摇摇头,“同学中现在在国外的倒是有,不过都是毕业N年以后的事了。当时国家开放程度不高,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就出国的很少。”而对于“70后”的“尾巴”,情况又略有不同。辽宁大学毕业的闫先生是1998年读的大学。“当时‘出国热’刚时兴,大家都愿意去新西兰或者国外其他地方留个学。记得班里能有五六个出国继续深造的,跟当年去北上广的同学数量差不多。”

  “80后”

  “北上广”机会多

  爱“拼”才会赢

  到了“80后”一代,“北上广”开始热起来,来自各城市的小伙伴们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这里闯一闯,大沈阳也不例外。省实验中学毕业的“80后”小白,同学中有一半都安家在了“北上广”。“2002年高考填志愿时,班里七成同学选择了‘北上广’的大学。”小白告诉记者,北京、上海的名校相对集中,机会也更多,所以成了大家的首选。“单北京一个城市就能占到30%—40%。”而毕业后,大部分在北上广读书的同学也都留了下来,在当地找了工作、安了家。

  “北上广”机会多,成了很多不安于现状的“80后”汇聚于此的原因之一。家在沈阳的“80后”小吕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她的大学同学中当年去北京闯荡的基本都在北京安家落户。“现在组织个同学聚会,人都聚不齐,因为大部分都不在沈阳。”

  “90后”

  选择更加多样

  两极分化严重

  到了“90后”一代,选择明显变得多样化,两极分化现象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出国”成了很多“90后”的首选项。

  而另一方面,留在国内的“90后”,则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选择。要么留在沈阳,在父母的帮助下安安稳稳地找个工作;要么怀揣梦想,一个人到“北上广”闯荡。“90后”小鲁告诉记者,她的同学多数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了工作,有的进了国企、银行,有的当了教师,或者考了公务员,很少有冒冒失失直接去“北上广”闯荡的。

  但另一部分“90后”却不这么认为。“90后”小国说,现在她就职于北京一家一线互联网公司,年薪在20万元左右。“其实我在黑龙家老家的家庭条件,也算是中上等水平,也可以找份安稳、轻松的工作。不过比起那种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还是更愿意留在北京闯闯。”

  原因

  去北上广寻求更多的机会

  “租房贵”“交通堵”“加班晚”“落户难”……吐槽如此之多,却阻挡不住更多人投身“北上广”,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在记者的调查中,“寻找更多可能性”、“拼实力而不是拼背景”、“机会更多就看你肯不肯干”、“北上广更锻炼人”都成为采访对象口中的上榜理由。

  “90后”小于说,自己学的是广告学专业,在老家能找到的对口工作可能性不大,自己又不愿意放弃专业,所以只身一人来了上海。“这里的职位需求量确实非常大。只要你肯干,就一定能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比如我是学广告的,媒体、公关、互联网公司等等,都可以尝试。”小于坦言,这里的工作机会也确实非常不均衡,很多人只看到“北上广”的机会,只有真正来这里打拼才能感到那份辛苦。“刚开始工作起薪很低,父母每月还要补贴我在上海的房租。”不过后来好在她坚持下来后,能力一点点被认可,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月薪从之前的两千元涨到了八千元以上。

  专家建议: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这三十年间,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从“60后”、“70后”的社会选择、一元化标准,到如今“90后”、“00后”的个人选择、多元化标准。“比如过去都只有老板‘炒’员工的可能,现在员工‘炒’老板‘鱿鱼’的案子也不在少数。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不再是唯家庭背景、唯毕业学校,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要求,社会也多了更多流动性。”

  张思宁建议,现在进入“业绩社会”,在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的背景下,更多的是能力和个人决定社会。“现在有句话叫‘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功’是体现足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这应该成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评价主流。”(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萧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