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时评列表

莫让“校园暴力”变“网络暴力”

发布时间:2015-06-30 08:09:50来源:荆楚网

  前几日,江西永新县某中学一名初中生被七八名初中生围殴,被要求下跪并掌掴。随后,对该事件的讨论在网络上呈井喷式发展。(6月24日《江西日报》)

  笔者仔细捋了下这些言论,发现网民对该事件的批评声音占据绝对优势,而这些批评却不都是理性的。

  微博上,除了沸反盈天的辱骂,网民还对打人女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通过这一轮看似正义的声讨,涉事女生的私人信息和不雅视频漫天飞。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有网友称已在学校门口围堵打人女生。这一场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打人肯定是不对的,所以网友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打人者,自有公安部门及国家法律去衡量和惩处,还轮不到网友来主持公道。而事实中,网民对受害者的恶意辱骂和人肉搜索却加剧了事件的复杂性。

  其次,我们既然明白“校园暴力”的恶劣性,那么此事而引发的“网络暴力”造成的伤害又如何评说呢?须知,身体的伤痛可以愈合,而心灵的创伤却是持久、甚至是永恒的。这一场网络冷暴力给打人者所带来的伤害与她们应该接受的惩罚是不对等的。

  再者,在此事的发酵过程中,不少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炒作和传播色情信息,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这种结果,无论对受害者、施暴者还是普通网民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网民在发表言论时甚少考虑后果,而这些不负责任的个人言论和行为汇聚成一股洪流,其力量往往不容小觑。

  对此,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自由并非绝对自由,而是在不伤害他人、不违反道德和法律规范前提下的相对自由。同时,相关部门应意识到网络暴力的严重性,加强对网络暴力的监管,并将对其的治理纳入法律法规。

  其实,对网络暴力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只有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才能让社会公众避免受到错误示范的影响,才能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稿源:荆楚网

  作者: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