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记者 黄培、骆蜜、陈敏
核心提示
嫦娥飞天,玉兔探月,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在中国成功圆梦的那一刻,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也沸腾了!因为,携带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就使用了由新冶钢人提供的某高温合金。
作为中国特种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新冶钢具有航空航天领域用高端钢铁材料研发和制造的强劲实力,生产技术先进,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飞船飞天再到"嫦娥奔月",质量卓越的新冶钢特种钢产品屡建奇功。
对于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而言,2013年堪称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公司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华诞;这一年,公司高居湖北省百强企业第16位,位列黄石企业第2名;这一年,公司总经理高国华荣获第十八届湖北省优秀企业家(金牛奖)。
同样是在2013年,由新冶钢人自主研发的"高强耐蚀调质无缝钢管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百年新冶钢,就这样为自己送上一份又一份不同凡响的贺礼。
2014年3月7日,荆楚网记者走进了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殊钢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最强的特钢企业"为愿景的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追寻新冶钢成功的脚步。
信息化练成特钢"特种兵"
如今的新冶钢是中国特钢品种最多和规格最全的企业之一,是中国中厚壁特种无缝钢管、合金棒材、特种冶炼及锻材生产基地,生产品种达800多个,产品规格1800多种。航空、载人航天、高铁建设、国防军工,几乎都使用由新冶钢使用的产品。新冶钢一直坚持以独特思路推进信息化,将自身打造成为特种钢行业的"特种兵"。
目前,全球钢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新冶钢的效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面对国外企业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等全方位挑战,以及国内同行业一些企业的低成本竞争,新冶钢人认为,作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种钢企业,要想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在规模与创新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必须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在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与普通钢铁企业不同,特种钢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特种"上,要制造出更高附加值、更优质量的特种钢,除了钢铁工艺技术发挥效力,信息技术在其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从原材料的验质到铁水成分的化验,再到钢水成分的校验等环节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强力支撑。2006年,新冶钢开始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炉前快速化学分析系统,进行多点分布式远程数据适时传输,优化了冶炼成品判钢及打印合格证的质量分析检验工艺流程,使得炉前冶炼在线分析速度提高20%,数据差错率降至0.1%,炉前冶炼分析周期缩短到5分钟内。
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新冶钢也积极培养适合特钢企业需求的两化融合人才,通过专业培训、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方式,带动人才的培养。现在的新冶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的IT队伍。
追求卓越,创新无限
新冶钢一直继承并发扬"百年特钢,创新无限"的优良传统,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科研内生力量,建立了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湖北省特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首批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新冶钢注重"用(户)、销、产、研、校(院校)"五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建设,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众多国内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开发的多种特钢新产品先后通过美国、欧盟等知名公司认证。
据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部部长雷应华介绍,近年来,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共计开发各类特钢新产品137项,其中窄带齿轮钢、非调质钢、超临界高压锅炉用钢、四级系泊涟用钢、矿用链条钢、舰艇用系列超低碳焊条钢、新型大规格热锻模具钢等新产品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完成20多项国家、省、部委下达的科研攻关和开发项目,承担了齿轮钢、轴承钢、非调质钢、航天航空、核潜艇、核反应堆等军用科技攻关任务,其中国家火炬计划2项,863项目1项,省、市项目4项,4项科技成果经鉴定有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5项;有1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市级奖励,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市场对特种钢高性能、长寿命、低消耗、耐高温、抗腐蚀的需求,新冶钢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特殊钢研发实验室,配置了场发射扫描电镜、大颗粒夹杂物超声检测系统、高低温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智能仪器化动态冲击试验机、4460直读光谱仪、美国热电的ICP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研究设备,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11月成功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基本构建了完整的特殊钢新材料研发平台,为提升特钢产品质量及新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新冶钢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承担为中国航天工程火箭发动机及助推器提供关键材料--一某特种高温合金无缝钢管。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心脏部位,而这些材料又是发动机心脏部位的关键部件,其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堪称火箭发动机的核心材料。
由新冶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强耐蚀调质无缝钢管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国内目前暂时无法生产或批量生产极端环境用特种中厚壁无缝钢管品种以及我国特钢产业国际竞争力偏弱这一现状,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已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了Cr系列耐二氧化碳腐蚀不锈管、耐硫化氢应力腐蚀管及高强高韧钢管,使得公司高端特种管材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年产15万吨以上调质管生产能力,产品现已批量出口北美市场及国内油气田开采企业,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该项目的成功开发,不仅为新冶钢新增产值37532万元,新增利润6099万元、新增税收3551万元,还创收外汇4224万美元;不仅解决了国内部分高端品种依赖进口,关键部件和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有效增强了我国高等级无缝钢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为记者列举这一连串漂亮的数字的时候,雷应华和他的技术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们一脸的自豪。
相关链接: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