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针对尼泊尔8.1级地震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此间专家2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珠穆朗玛峰“长高”?
过去数百万年间,印度洋板块不断向欧亚板块挤压,在此作用下,珠穆朗玛峰保持缓慢长势。此次尼泊尔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带内向北缓倾的逆断层上的地震,珠峰会否因此“长高”?
“地震可能会对珠峰高度产生影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张东宁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震级较大,震中与珠峰相距不远。
“按照动力学来说,地震可能对珠峰产生影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也持有相似观点。
有媒体注意到,1950年8月15日,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曾发生过里氏8.6级地震,引起珠峰上升。
两位专家对于“长高”说法均持谨慎态度。在他们看来,珠峰上升是长期演变过程,一两次地震的能量不足以使它有明显变化。
“地震也有可能降低山峰高度。”张东宁举例说,如果地震恰巧使顶峰出现滚石崩落,山峰还有可能“变矮”。
专家表示,目前大地测量学的精度可以优于毫米级,珠峰到底有何变化,还需用测绘数据证明。
加德满都“平移”?
有媒体援引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家罗杰·比尔汉姆的话说,尼泊尔地震“让整个加德满都南移10尺(约3.05米)”。
研究表明,断层地震是地壳发生断层引起的,当地壳变形超出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错位,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尼泊尔的强烈震动持续了百秒量级,从能量角度来看已是特大型强震。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一个7级以上的地震可以出现3米左右的位错。”张东宁说,破裂面两边的岩石也将随之错位。
张晓东强调,现有的观测数据是根据地震波反演地下深处岩石错动,“还不确定地表是否也会随之错动这么多”,需要通过卫星数据确定加德满都是否平移及其幅度。
7级余震和次生灾害?
尼泊尔遭遇强震以来余震不断,其中有两次7级余震。受其波及的中国西藏地区也处于“振动模式”。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认为,尼泊尔地震可能引发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发生地震,“具体要看其内部应力状态是怎样调整的”。
“历史统计来看,在一次8级以上的地震过后再出现两次7级左右余震,已是比较少的情况。”张东宁说,“但那些统计是对智利、日本等地区的,对于尼泊尔所处地区的统计比较少”。
事实上,处于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区向来是“地震的巢穴”,曾发生多次大地震。包括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加藤照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保罗·塔珀尼尔等学者都认为地震区域还将出现7级左右余震。
“出现两次7级以上的强余震虽在统计上较为罕见,但尼泊尔当地和中国西藏地区还应做好7级余震的准备。”张东宁呼吁民众提高警惕,政府应对房屋进行抵抗强余震的评估。
“从汶川地震等经验来看,很多伤亡都出现在强余震及二次灾害,应该尤其注意危房。”张晓东亦强调。
此外,关于近来备受关注的“全球地震活跃期”问题,专家亦有不同看法。徐锡伟认为短时间内某个区域不断发生地震,并且频度较高、强度较大,才能称其为进入活跃期。
“从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到现在全球强震比较多。不过地震是板块运动结果,本来就不是均匀发生的。”张晓东说,究其原因是与地球本身动力环境有关,又可能受到地球自转、太阳黑子等外部影响。
专家还提醒谨防山体滑坡、滚石、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经验告诉我们,山体滑坡可能和地震同时发生,也可能是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当地在修复公共设施时应特别关注山体稳定性。”张东宁说。
(作者: 编辑: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