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徐伯行
“终于放寒假了!大伙出来聚聚啊!”踏上回家的火车,小伙伴们的QQ签名从“求不挂科”纷纷改成“求聚会”。寒假里,返乡大学生成天忙于赴同学朋友的各种“局”,而盼望孩子归来的父母们,却感到隐隐的失落——家几乎成了旅馆,孩子和自己有限的交流,居然是靠写小纸条。
一天赶四个场子大学生寒假很忙
“到家刚把行李收拾好,就有同学打电话约场子了。”张宇在上海上学,自从放假回武汉就常常与同学聚会,最忙的时候一天赶了四个场子,经常醉得不省人事,一个星期在家也只吃了四五顿正餐,父母非常无奈。“睡眠严重不足,现在就想睡觉。”张宇哈欠连天地告诉记者。“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聚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张宇表示,友谊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再说,在家呆着也没什么意思呀,还不如和同学出去逛逛,吃饭、看电影、唱唱歌什么的。“还可以学到很多饭桌上的礼仪,为步入社会提供一定的社会交际和饭桌应酬的技巧。”
“甩手掌柜”在家犹如住店客
父子交流要等机会
“眼看着儿子终于放假回家了,可刚一进门丢下一地脏衣服,他就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开始玩游戏,到了吃饭的点我还要催他,多说两句他还不耐烦。”家住武昌岳家嘴的余女士说,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寒假能看见儿子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余女士抱怨道,孩子就在家睡个觉,自己成了保洁阿姨。
更有一位家长张先生表示,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学校时的生物钟,而家长早出晚归,双方竟然靠互留纸条进行交流。“晚上,他吃过饭后就窝在房里,我们也不好打扰,想了解一下他的在校情况都没找到谈心的机会。”提起孩子,张先生又爱又气。
热了友情冷了亲情
家离他们有多远
在武汉大学担任辅导员的张老师认为,春节期间,同学聚会加强交流,促进感情再正常不过。但对频繁的聚会邀约,大学生应有所选择,要把握好度,记得抽点时间陪陪家人。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则认为,很多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等洋节,却很少能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团圆”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很多事情并非只能在寒假做,而对于父母而言,缺乏孩子的身影,春节肯定是不够温暖。从另一方面看,有些孩子逃避与父母交流,可能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干预较多,以至于他们上大学后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人生规划、感情生活中对家人的关心感到厌烦,甚至“反着来”,这也需要家长逐渐学会“放手”。节日期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把握难得的相聚机会,多进行沟通交流。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