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特约通讯列表

华师附小校长沈爱华:贾宝玉的悲剧是他爹“强迫”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5-11-24 10:33:51来源:长江日报

  “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把家长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充分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权,培养孩子从小学会自主思考、主动选择等习惯,而不是被家长代替思考或选择。”

  11月22日,在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上,湖北省特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沈爱华,与近300位家长等分享了国内学者仲建维的书籍《学生权利论》。

  把中国家长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我们的家长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么?我们的学生有能力做出自主选择么?读书分享会开始不久,沈爱华说到一个小孩买酱油的故事——“一位家长要他5岁的小孩独自去小商店买瓶酱油,出门前反复叮嘱到了小商店要说‘阿姨好’。没多久小孩确实把酱油买回来了,但也没喊‘阿姨好’。家长疑惑追问,孩子也诚实回答了:‘卖酱油的是个男的。’”

  沈爱华说,不少“中国式”家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倾向——希望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或选择,也不管孩子反对或赞同,都先入为主“教育”灌输给孩子。“而这无形之中就已剥夺了孩子的权利,至少是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对其加以独立的思考、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引导与培养。”

  “家长帮助孩子选择本身没错,但不应完全代替孩子的选择,而是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引导和理解等。” 沈爱华说,面对孩子学习、成长过程的同一问题,家长很多时候大可不必可自作主张,完全可以平等地与孩子进行对话、沟通——“你是如何想的?”、“你会怎么去做呢?”

  在沈爱华看来,我们的时代和教育已从“权力时代”走向了“权利时代”,替孩子做主的“包办”式家长“权力”,早就应被“关进笼子里”。

  贾宝玉的悲剧是“强迫”出来的

  沈爱华超爱读《红楼梦》,读过数遍,至今睡前时常都会再翻一翻,更喜欢从教育的视角和权利的观点来解读这部巨作。“贾宝玉没正经上过学,考前也只是临时抱了一下佛脚,却还能考了乡试第七名。” 沈爱华说,这应归功于贾宝玉爱看杂书的好习惯,这也是让他感到快乐的地方。

  “但他后来他为何又要出走?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受到来自父亲的约束、规定太多,父子关系的对抗性已大过其他。他喜欢读诗,喜欢读戏剧等杂书,可他父亲却只要求他都应试方面的书;他喜欢林黛玉可却娶了薛宝钗;他在这个家里得到了爱,可是他的权利却经常被剥夺,他就想做一个独立的自己……” 沈爱华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贾宝玉的悲剧是他爹“强迫”出来的。

  “在《淘气包马小跳》小说中,小说的主人公欧阳校长组织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家长会,她在家长会会场播放家长熟悉的儿时歌曲、张贴反映家长儿时游戏的照片,将参会家长带入到他们自己的童年时代、回味他们自己童年的快乐,再请家长思考如今的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吗?让家长由己及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沈爱华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式家长会,也警醒着家长该如何当家长、老师该如何当老师、校长该如何当校长——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孩子的99%转变来自家长1%的改变

  沈爱华说,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这个场域内,形形色色的外部期望就开始加诸其身,社会、父母和教师等都有充分的理由对孩子提出期望。

  “儿童的权利不应该被剥夺,家长应捍卫孩子的童年。爱孩子,就应给他们更多自主的权利,给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为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沈爱华说,应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广泛阅读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这一基础之上,应不用太多担心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沈爱华谈到了他儿子的一段成长经历。“高一时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在一本线上下,但他喜欢钻研艺术。高二暑假时他突然跟我提出想学美术,起初我很诧异不置可否。”沈爱华说,但更令他更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后来竟然主动找到班主任老师来给他做工作……沈爱华当时就此对儿子表态:尊重你的选择,但你一定要对你做出的选择负责到底。

  “孩子的99%转变,往往就来自家长1%的改变。” 沈爱华说,有孩子权利的视角或意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做到“以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本”,才能真正理解爱孩子的意义,才能真正思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沈爱华说,未来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需同时尊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权利,激活他们的主体性,培育权利主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更具人性的教育。

  现场互动

  家长: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分管学院的学生工作,我对沈校长的分享会特别有共鸣。每年新生进校,都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个专业不是我想学的,大学生活不是我想象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学校和专业都是是爸妈帮孩子挑选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权利,就更别提会有什么自我规划了。我从自己的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孩子选择权利的本能和意识应该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除了权利,我还有观点想与大家分享,那就是现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孩子进入大三时开始遭遇社会压力,稍微合心意就抑郁、颓废。建议家长们对孩子要粗养细教,不妨给一点挫折教育。

  沈爱华:感谢您的分享,我希望学校在学生权利教育方面能做的更好。

  家长:在生活中、学习上,家长应该怎么引导维护学生的权利?

  沈爱华:权利不是具体的一件事。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权利意识,家长在跟孩子交往中,不要随便用你的思考和观点来代替他,要给孩子思考、表达和选择的权利。

  家长:我们很愿意将权利给孩子,但是好像与现实有冲突,比如孩子的时间有限,如何处理他的阅读问题?

  沈爱华: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权利。我们提倡给孩子权利,不是完全让他自己管理,要在互动中教孩子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多商量多沟通。

  家长: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以学科为主,还是自己的兴趣为主?

  沈爱华:阅读应该分两部分。学生要完成老师规定的阅读书目,另外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书店里,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校长经典语录

  ◎当一个孩子进入学校这个场域内,形形色色的外部期望就开始加诸其身。社会、父母和教师等都有充分的理由对儿童提出期望。但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视角之外,是否能够有一种视角是真正落在孩子身上的,并且不仅是落在孩子的将来,而是落在孩子的现在。

  ◎学生权利:人的权利、为儿童的权利和为学习者的权利

  ◎当19世纪中期,权利概念在中国发蒙时,梁启超就把权利视角落在了教育上。他说:“为教育家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义。”

  ◎“未来的学校教育,需要同时尊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权利,激活他们的主体性,培育权利主体,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更具人性的教育。”

  ◎学习成绩好的人有个毛病:自己的成绩好,孩子的成绩也要好。

  ◎贾宝玉在考完科举后离家出走,遁入空门,他是对家庭和社会的绝望。放在当下,他就可能去深圳闯荡了。

  校长荐书

  李志题主编《给理想一点时间》

  凤凰网“博报博文”选集系列丛书,从众多推荐博文中根据文章观点质量、网友点击量等因素综合优中选优而来。包含理想现实、社会民生、文明文化等内容,话题丰富,视野广阔,观点鲜明犀利,文章独具深度又极富可读性。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散文的笔调展示汉字演进历程,将汉字与舞蹈、音乐等进行了连通,呈现出汉字书法不一样的境界与意境。通过汉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

  孙皓晖《大秦帝国》

  作者历时16年创作,共6部11卷504万字,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对历史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感悟。

  (文/长江日报记者:王刚、黄洁莹 图/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