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罗欣)昨日,武昌东亭幼儿园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行为表现不一致。家长们感叹“一个娃娃两个样”,教育人士提醒,家长言传身教,点滴培养很关键。
“伢在幼儿园,吃饭挺好的,一回到家,就要追着喂才吃,愁死人了。”昨日上午,一名大(一)班学生家长在班级群里吐槽,引发许多家长共鸣。大(一)班班主任卞炜晴便在部分班级进行调查,发现这种情况还很严重,有类似表现的幼儿总体占到被调查数的七成。“孩子在学校遇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的占比80%,而在家里进出家门主动问好的占比仅为35%;在学校能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帮助他人的占比90%,而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比仅为20%。”
楚天都市报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幼儿园家长,也有6人表示存在这种现象。家住南湖的刘先生说,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话,一回家,脾气大得很,对爷爷奶奶喜欢大呼小叫。
对此,武昌东亭幼儿园园长梁欣洁分析说,在幼儿园这个团体中,有教师的看护,有同学的监督,因此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比较约束,表现也很好;而回到家中,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中万千宠爱,孩子们反而会在文明礼仪这方面松懈,特别是尊重长辈这一方面。要扭转这种情况,家长不能一味放纵,爱和严要同行。她建议,家长言传更要身教,采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式,把餐桌、电梯等场所当成礼仪课堂。比如家长从和孩子一起出门起,就应该告诉孩子关门要轻,上、下电梯要排队等候,乘坐公共汽车不可喧哗等。去餐厅吃饭时,家长也应该提前跟孩子讲餐厅礼仪,如等所有人一起进餐,想上厕所应悄声告诉家长、不要随意乱跑等。如果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可以通过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讲礼仪小故事、做游戏、换位体验等方式教育。“现在有一种被称为‘2大于5’的现象,即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抵不上双休日2天的影响。”湖北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周宗清说,孩子在学校,有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但一回到家,有的家长过分宠爱,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都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孩子的成长表现,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只有家长教育的环境与学校教育的要求一致,孩子的文明礼仪才会真正内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应拥有教育的恒心和毅力,孩子的每个优点都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作者: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