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ISO/TC183 /WG24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在武昌理工学院举行 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国际标准

发布时间:2017-06-20 08:32:50来源:湖北日报网

武昌理工学院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揭牌

  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刘明杨

  主持制定国际标准是行业抢占世界最高话语权的有力体现。6月18日,ISO/TC183 /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在武昌理工学院召开,国际标准组织ISO/TC183主席戴维德先生、候任主席马克教授以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高水平知名专家学者,全国有色金属分析领域、离子色谱领域、检验检测领域的专家和代表汇聚,交流这一领域国际标准研究最新成果,共商国际标准发展大计。

国际标准组织授牌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享誉全球的“技术联合国”,作为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机构,ISO制定的标准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2016年10月第17届ISO/TC183国际标准年会上,ISO/TC183确定成立国际标准新工作组ISO/TC183/WG24,指定武昌理工学院崔海容教授作为项目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组织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巴西、芬兰、智利等国家的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联合攻关,研制《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这项ISO国际标准。该标准是有色金属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也是我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崔海容教授

  “武昌理工学院崔海容教授被指定为该工作组全球项目召集人。这充分说明了贵校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标准组织ISO/TC183的主席戴维德先生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军锋教授介绍,“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所占比例不到1%,能获批主持制定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工作,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新的突破。”

会议发言

  据了解,国际标准制定项目获取困难,涉及面广,项目周期长,制定过程繁琐,对相关单位的学术能力和国内外标准研究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武昌理工学院十分重视标准创新工作,着力以国际标准引领学科发展。由该校主持完成的成果《离子色谱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获得了201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全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会议现场

  “此项国际标准的立项既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新的突破,也是我国乃至全球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崔海容教授介绍说:“为切实开展好此项国际标准研发工作,武昌理工学院已携手全球知名的科学仪器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开展离子色谱研究合作,组建离子色谱国际标准研究院。”

会议现场

  据了解,此项标准是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的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氟和氯对精矿本身是有坏处的,精矿中的氟和氯不仅会在冶炼过程中腐蚀管道,并且高温煅烧后在大气中会造成污染。崔教授说,“国际上对于精矿中氯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不完善,而我尝试使用离子色谱技术,对于精矿中低含量氯的测定有很好的效果,并以此作为国家标准,随后慢慢地得到其他各国的认可,我们还会联合各国专家用离子色谱技术做出更多国际标准。”

  谈到制定国际标准的意义时,崔海容教授指出,可以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同时也代表了高校办学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习总书记在三十九届ISO国际标准大会上说过“标准助推发展,标准推动创新”,标准作为联通世界的技术语言,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我国主持制定这项国际标准,赢取了标准制定的战略主导权。对于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制定的作用时,崔教授表示,检验氯和氟的时候,可以使得方法标准达到准确、简便、快捷,形成系统性、社会性、经济性,降低标准应用的成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消费国,制定了标准,可以有效保护环境,保护健康。

  谈到主持此项国际标准的困难,他说,“氯在矿石中存在形态多异,在样品分析前处理上全球都未达到共识,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一个更为可靠、全球认可、检测成本低、技术较为先进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开研讨会的目标所在。”

  年富力强的崔海容教授一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保持着早上6点开始学习和工作的习惯,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有时由于实验需要,崔教授索性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他告诉记者,目前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搜集到了秘鲁、巴西、澳大利亚等全球各个国家近百种矿石,进行初步结果的摸底和分析方法的优化,预计2019年即可发布实施。

  据了解,武昌理工学院在离子色谱分析和标准研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齐聚了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离子色谱领域的知名学者。该校崔海容教授已主持和参与制定了7项离子色谱分析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中国主持制定离子色谱分析标准最多的技术专家和学术权威,这些标准获得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该校客座教授牟世芬是我国离子色谱学科的开拓者,国际离子色谱委员会委员和我国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离子色谱专家。该校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副主任丁明玉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岩教授均是中国离子色谱领域的权威专家。

  “此次国际标准制定得益于大量有色金属专家们的协同合作和联合攻关,这一次的成功也为武昌理工学院今后的离子色谱领域研究创造了先天优势。”崔海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可以预见,随着此项国际标准的研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武昌理工学院的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将迎来国际合作的新契机,也必将占领离子色谱分析检测国际标准研发的制高点。”

  “为推进国际标准的研究工作,我校专门成立了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国际标准研究院,并着手建设“离子色谱分析技术与标准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表示,“学校将会加大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相关经费的投入,全力做好此项国际标准研发制定工作。强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跑步前进和跨越式发展。”

  1997年创办的武昌理工学院,目前已有20年办学历史。6月18日,该校举行20周年校庆庆典,ISO/TC183 /WG24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是该校20周年校庆的重头戏。2010年,经国务院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该校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承担了“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项目。该校把“成功素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创建“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实施素质学分制,有效破解了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难题。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组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深度调研,形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经验及建议”课题报告。课题组认为,武昌理工学院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7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批转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研究报告》2016第10期上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武昌理工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指出有些做法值得推广,指示教育部组织力量对改革试点进行评估,对其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采取措施予以帮助解决。2017年5月11日,为了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杜青林副主席的重要批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题为《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7)第8期],向全国高校推广武昌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经验。5月25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政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领导就如何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批示来校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湖北省教育厅发简报要求全省高校认真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