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9月20日 中青在线)
大学是学生向往的“自由之地”,也是学生完善健全人格的重要学府。大学的教育不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传授,也有专业技能的获取,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这个阶段,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婚恋已然成了大学生生活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为此,天津大学在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的改革中探索开设“恋爱课”,就是一次大胆的探索,需要鼓励。
如今的社会,自由恋爱是主流,在大学谈恋爱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已然成为“必修课”。但十分想谈恋爱和正在谈恋爱都无能说明大学生已经拥有了正确的恋爱观。在大学生校园里,因为谈恋爱而耽误学业的不在少数,因为追求不成功或者被迫分手选择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危害他人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不理智的行为都是源于错误的恋爱观。
而在社会上,扭曲的恋爱观或者不正确的恋爱方式给青年人带来的困扰也是真实存在。有些青年人想谈恋爱,却总是失败,找不到原因所在,有些青年人错过了大学生校园的恋爱生活,进入社会又继续遭受婚恋的失败,内心饱受痛苦,还有剩男剩女的大量出现,以及依附着过多物质条件的婚恋现象,都需要正确的婚恋观来予以纠正和引导。
天津大学结合学生的情感实际,以谈恋爱作为着重点,开设“恋爱课”,一方面探索了实践教育课程化的改革方式,另一方面,能在恋爱上给及学生更多正确科学的引导,这样的方式积极效应比较突出。“恋爱课”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以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形式,在教学设置上,安排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激励方式上,更是鼓励“学以致用”,这些设置都为“恋爱课”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但是,恋爱之事,多是内心情感的交流,成功与否、幸福多少与恋爱技巧没有直接的、正比的关系,而且恋爱没有适用所有人的统一章法,走不得捷径。所以“恋爱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端正学生对课程的不正确期待,以及对所谓恋爱技巧的过分运用,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恋爱课”的设立,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符合学生人格、价值观形成规律,是大学生在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中的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值得点赞。当然,创新、探索初期必然存在不足,只要坚定创新的决心,多些创新的细心,平稳探索的脚步,期待的成效必然会出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关注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只有这样,高校创新的动力才会更足,效果也会更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娅
(作者: 编辑: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