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甘爱民、董艳
2017年5月5日,第33届楚才作文(以下简称楚才)竞赛结果揭晓。经过新闻、教育、出版、文学创作等界别组成的专家评委团近一个月的严格评审,超过13万参赛大学生、中小学生中共有9731人获奖,整体获奖比例为15%,其中特等奖17人。
作为在基础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全国名校,位于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校内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华师附小)传出重镑喜讯:本届赛事,该校共有130名学生获奖,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15人,二等奖45人,三等奖69人,延续历届赛事中的强势。六(3)班学生吕昭衡夺得特等奖,为华师附小实现楚才特等奖零的突破。
楚才特等奖的选拔,综合考量文字能力、阅读积累、情感认知、思维创新、生活体验、个性表达等因素,不设条框,不拘一格。质量、原创、才情,是楚才评奖的核心标准,同时考虑各年龄段的能力差异,兼容并包。但不搞平衡,宁缺勿滥。经过初评、复评、定评(两轮)、终评、网上检索、网上公示、进校走访八道程序,今年,共评出楚才特等奖17人,其中小学6人、初中2人、高中4人、大学5人。
华师附小特等奖第1人:“憨豆先生”吕昭衡
“作文不是非要高大上的立意,关键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
华师附小楚才特等奖第1人吕昭衡
这是华师附小六(3)班学生吕昭衡的获奖感悟。吕昭衡身高一米七,是运动会上的投掷达人、校篮球队的大前锋。作为少先队大队委,吕昭衡经常要在校门口值日,把学校的保安写进了自己的参赛作品《雨还在下》中。由于观察细致,心理描写生动,特等奖作文公示时,就有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纷纷打听:“写的是我们学校的保安吗?简直太像了!”
吕昭衡是华师附小的“风云人物”,出席的活动数不胜数。参加迎接英国校长的鲜花队的活动刚结束,吕昭衡得意地说:“我和英国校长讲话了,他说我的英语很好!”有“才子”之名的他,在各种奥数比赛中拿奖拿得手软。
吕昭衡喜爱中国古诗词,最近还与其他3位同学一起,代表华师附小参加了“中华诗词大赛”。他最喜欢看各种侦破、悬疑小说,甚至动笔写过两篇侦探小说。目前,吕昭衡在读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系列推理小说,已经读到第六部了。
能从超过13万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跻身由17人组成的特等奖阵容,与另两位夺得特等奖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分庭抗礼”,为湖北小语教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地华师附小赢得荣耀,吕昭衡注定将被载入华师附小校史。不过,这位“神奇小子”,却因为顽皮,成为同学眼中的“恶作剧大王”, 被六(3)班同学魏芊月称为“憨豆先生” 。
幸运的是,顽皮的吕昭衡遇到了理解他、包容他、引导他的华师附小青年语文名师杨小军老师,从一个曾经不喜欢语文课、不喜欢阅读的“淘气鬼”变成了一名“作文大王”。在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小军的悉心调教下,吕昭衡学会了用敏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独特的思维去感悟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去表达生活。
华师附小语文名师杨小军:“四个一”书写楚才神话
吕昭衡说,过去,他并不喜欢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在所有科目中,语文成绩总是拉后腿的。因为在他眼中,读书不好玩,没有解数学题、打游戏、球类棋类好玩。他的心思都放在了语文之外的东西上,所以语文成绩很一般。
近几届赛事,作为华师附小乃至武汉市著名的楚才获奖“专业户”,杨小军班都是华师附小获奖人数最多的班级之一,每次获奖人数都达到两位数。她曾创造过一届赛事13人获奖、其中6个一等奖的佳绩。今年,杨小军所带的华师附小六(3)班交出的成绩是: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获奖总人数再次达到10人!
厚积薄发。连拿两次一等奖之后,今年,杨小军指导已被她“点石成金”、施展了作文魔法的吕昭衡,终于摘得楚才特等奖,成为华师附小楚才史上第一人!杨小军在获奖人数和获奖级别上创造新的奇迹。
杨小军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这是杨小军坚持“四个一”的必然结果。在语文教学上,杨小军一直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养成一个读书好习惯,练就一个好口才。
杨小军对学生的书写很重视,从一年级起就严格要求孩子们写好字。杨小军班里的孩子都写得一手好字,众所周知,这一点在语文考试尤其是作文中是很有优势的。
除了书写,杨小军还狠抓阅读习惯的培养,营造班级的读书氛围。她从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征出发,培养学生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杨小军就向顽皮、活泼的吕昭衡推荐了长袜子皮皮系列、淘气包学校系列。这些课外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与吕昭衡很接近,所以很容易引发他的思想共鸣。
与此同时,她还重视训练和培养孩子的口才和朗诵能力。课堂上,杨小军声情并茂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极具感染力,学生每节语文课都会认真听讲,唯恐错过一个精彩瞬间。激烈的辩论会,学生积极参与。最近,杨小军还在语文课上举行了“朗读者”活动。夺得本届楚才二等奖的六(3)班学生岑瀚森在这方面受益颇深,他不仅对沈石溪、曹文轩的很多作品信手拈来,还即兴为记者朗读了朱自清《匆匆》的片断,他的倾情演绎,俨然大家风范,足见杨小军班上的学生对阅读的全心投入。
作文一定要真实,这是杨小军最看重的。只要是真实的作文,她都给予很高评价。所以,她班上孩子的作文都很真实。在她的学生的笔下,无论是“捣蛋鬼”吕昭衡,还是“不为人知”的杨小军,都得到了杨小军的夸奖。
岑瀚森介绍,杨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从五年级开始,她将以前的“采蜜集”“更新”为阅读周记录。所谓‘周记录’就不止是摘抄书中的词句段了,还要适当地添加自己的赏析、感受。赏析、感受无疑成了更重要的主体内容。“这让我的奋笔疾书变为‘挤牙膏’。”岑瀚森在作文里这样形容。在杨小军这样严格的训练下,岑瀚森写阅读周记时,就能逐字逐句的分析、思考、下笔如有神,阅读质量包括写作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连续三年参加楚才均获奖的许馨匀
杨小军班上的女生许馨匀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许馨匀告诉记者,这一次的发挥不太好,只拿到三等奖。要知道,许馨匀已是连续三年获奖,去年更是拿到楚才一等奖。不过,虽然只拿到三等奖,这位极具实力的小女生还是很自信地坐到了记者旁边,和记者一起聊了聊:“比赛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体验竞争的乐趣,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啊!”
“没有杨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的及时鼓励,我又怎会呈现出一篇篇好文章,怎会连续三年楚才杯获奖,怎会用自信面对一切呢?杨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的启蒙之情,我将永生难忘”。毕业之际,许馨匀专门写了一篇题为《鼓励与信心--杨老师的教学艺术》,表示对恩师的感激。
记者有幸多次采访过杨小军,并多次走进华师附小六(3)班的教室,只为听一节她的语文课。如今的杨小军,已担任华师附小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她是洪山区学科带头人、区教育教学能手,武汉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多次获华中师范大学、洪山区表彰。杨小军热爱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教育科研,多年来以“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多维路径”为研究课题,从借助心理分析提升汉字运用能力、结合阅读教学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运用语言知识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训练逻辑思维实现创意语言表达等维度细化出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撰写了系列论文多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她创造性提出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联姻的思路,提炼出“杨小军的作文教学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作,使习作生活化;让习作教学成就育人之路;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学习写作;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写作动力;让写作成为学生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习作中传承文化;让习作帮助学生养成群性,富有个性,更有创意。
2016年4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武汉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示活动中,全市17位优秀教师围绕朗读展示、书写对联展示、课堂教学展示三个项目展开了激烈角逐,杨小军同时夺得综合奖特等奖和课堂教学单项奖,再次展现出她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华师附小语文“梦之队”:关注言语实践,浇灌教改之花
华师附小语文组年轻的美女教师廖蓉,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拥有文学硕士学位。别看廖老师长着一张娃娃脸,她所在的五(4)班,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共12人获奖。如此漂亮的成绩单,将众多教了二十年、三十年的“老江湖”远远地甩在身后!作为华师附小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廖蓉老师勇于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她执教《雷雨》一课获全国NOC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实践一等奖,执教作文课《“结”的联想》获全国第三届生态语文现场赛课特等奖。
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洪山区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蔡兰芳老师所带的华师附小五(5)班也是成绩斐然。人到中年的蔡老师,多年前就积极参加人教社首轮语文教材实验。在蔡兰芳的语文课堂上,她不仅仅教给学生理解内容的方法,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如何表达的,思考课文的语言特色,经常追问作者“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蔡兰芳老师在上作文课
廖蓉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两位老师都积极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群读类学”课题实验。2016年10月21日在华师附小举行的洪山区“互联网+群读类学”研讨活动中,两人就曾先后登场执教研讨课。她们精彩的授课将互联网技术与“群读类学”巧妙融合,给老师们一个新的视野和方向。
为了做好“群读类学”课题研究工作,在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第一届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沈爱华校长的带领下,华师附小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支高标准、敢创新、能辐射的研修团队,他们通过主题交流、团队研修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群读类学"课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有代表性的研究课例。
杨小军介绍,"群读类学"课题研究,是指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或主题有机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一群一群、一类一类,甚至一本一本的读文、学文,指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实践,增加学生在课中的阅读量,并在拓展阅读中巩固运用本单元所习得的阅读和习作方法。群读类学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引导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阅读技能,学习写作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群读类学”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考验,它要求教师自身博览群书,阅读面极广,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求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实施者,而应努力使自己成为课程资源的重组者、课程教材的开发者、课程内容的创造者和建构者。以华师附小为重要基地的“群读类学”课题研究,也为湖北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语文阅读是作文之根。只有手不释卷的人才能写好作文”。蔡兰芳说。“每周读书计划”“阅读记录签条”“每周零作业阅读日”“阅读交流报告会”“书香少年评选大会”等班级阅读活动在她的班上得到了蓬勃开展,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她还倡导“作文一写三改塑精品”,希望学生将自己写过的作文,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追求质量而不追求数量。
华师附小五(4)班学生包怡诺和她的剪报本
如今,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剪报的人更是难得一见。不过,廖蓉班上的学生,都会在她的指导下,进行剪报。这次获得楚才三等奖的女生包怡诺,写得一手好字。记者翻看了她的剪报本,每一篇从报纸上精心剪贴下来的文章下面,包怡诺都会亲笔写下几段或是一篇自己的赏析、感受、短评。中国每一个报社大楼都有评报栏,可是看的人真不多。不知道这位女生会不会让某些媒体从业者汗颜?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优秀学科教师、洪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师附小前任语文教研组长陶佳喜(目前援藏),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小学语文组第1名得主、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彭静,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洪山区名教师”、 洪山区首届十大魅力教师杜朝晖,洪山区学科带头人、华中师范大学十大新闻人物、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陈祖兰……围绕着“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言语实践”这一学科教研主题,英才辈出、名师荟萃的华师附小语文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理论学习和子专题研究,并在子专题指引下展开步履坚实的课例研究,以找寻先进理念在课堂实践中落地生根的契合点,因文而异教语文,丰富多样教语文,注重语言感觉的培养和语言知识的积累。
华师附小语文学科各备课组结合自己的年段特点和老师们的个性特长,确定了个性鲜明的研究子专题,分别是:一年组的“落实字词训练提升语文素养”,二年组的“重视词句的积累与运用”,三年组的“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四年组的“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养成”,五年组的“语用课堂研究”和六年组的“夯实语感训练,提高阅读素养”。
各备课组围绕确定的子课题,依托课堂实践,用“同课异构”“问题会诊”“课例研究”“深度议课”等方式开展“备、上、说、议”系列教研活动。一条龙式教研活动体现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战,思想碰撞,同伴互助,集智多赢的团队合作优势。33位语文教师有26人次参与到组内研讨课的上课活动中,参与面高达78%,在语文老师平均年龄偏大的实际情况下,更加显现出老师们课堂探索的可贵热情。
(作者: 编辑:陈敏、甘爱民、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