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张志颖、冯佩瑶 摄影刘心语、樊家豪)11月27日晚,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问津大讲堂”活动现场迎来一位特殊的主讲嘉宾--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祥华。
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这位湖北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襄阳市人大代表、保康县劳动模范、赵家山村脱贫攻坚的“领头羊”,为在场200名湖大通识师生讲解了近年来赵家山村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动人故事。
赵家山村位于湖北省保康县城以南,山高路远,平均海拔1000多米,占地面积6.61平方公里,全村622人中有过半人口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里的村民曾经吃不了干净水、走不了平坦路、住不了干净房,生活生产极其不便。近几年来,赵家山村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切实把握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引领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一个缺资源、乏优势的贫困村,在几年里打造成了一个县级精准脱贫的示范村。
报告会上,赵祥华回忆了自己2008年起担任村委会主任、2011年起同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以来,牵挂和解决全村人饮用水问题的艰辛过程。该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难以保存。“有的村民家里五个人洗漱同用一盆水,用完也舍不得倒掉,留下喂牲口。”提及祖祖辈辈村民吃水难的状况,赵祥华这样说。为了让村民吃上干净水,赵祥华等人想了很多办法,勘察地质、建水站、打老井、建“饮水通道”,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6年,保康县委书记(时任县长)张世伟在该村调研时了解情况后,当场表态一定要解决这个民生问题,打破“喀斯特地貌不能打井”的旧思维,找到地下水。2017年4月,在保康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通过钻探深井的创举破解吃水难题,赵家山和临近的苏家寨、云旗山、张家岭等几个自然村2000多人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
赵祥华还分别介绍了赵家山村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集中安置房、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方面情况。在讲到通过产业转型开展扶贫工作时,他回忆了当时老百姓不理解、不愿意改变和创新的情景,讲述了村“两委”如何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帮群众找路子想办法的经历。
十余年的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历让赵祥华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和担当。他向在场师生讲述了赵家山村加强党支部建设和村“两委”成员放弃城市高薪工作、放弃发家致富机会,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感人故事。他说,共产党员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把为民造福作为政治担当。“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赵祥华认为,凡事要亲力亲为,要为老百姓做实事,不能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做村工作不容易,老百姓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他强调,村干部是乡里乡亲的“父母官”,管的事情千头万绪,要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头,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
赵祥华寄语现场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实践,敢于创新,扎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赵祥华的深情讲述和殷殷寄语给湖大通识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农情教育课,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与赵祥华在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群众工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该校2018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李武品就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请教了赵祥华,得到了赵祥华的赞许和耐心解答。聆听完报告后,李武品同学说:“赵家山村翻天覆地的面貌改变都是在赵祥华书记的带领下奋斗出来的。我感佩于赵书记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坚定了我去乡村支教、投身基层教育的理想。”
通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本义、副院长陈文超,原保康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黄佳祥,赵家山村委会成员杨先红、李金波等参加报告会。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