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列表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合作办学助凤高飞,“擦亮”人才培育名片

发布时间:2015-09-29 08:04:08来源:荆楚网

  通讯员 干敏

  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又名来凤一中)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承载着来凤县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瑰丽宏大的教育梦,如今已经走过77年的风雨历程,这是一所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是湖北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曾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明珠”。2014年8月24日,它实现了发展史上的一次华丽转身,来凤县人民政府与华中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原“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校名的基础上加挂“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华中师大正式启动对来凤一中的托管工作,选派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宋涛和束华山来校主持日常工作。新的管理团队依托华师及一附中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移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团结领导班子成员,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开辟了一条贫困偏远地区教育人才孕育新通道。

  移植理念 提升精神区位

  “为人师表,绝不能混同于普通市民,要有教育的良知,要延续和坚守一中人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操守,向人民群众展示一片教育的净土、求知的圣地。”这是校长宋涛在学校大会小会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领路人”,他一来就把校长信箱设在学生每天流量大的醒目位置,同时把自己的邮箱向全校师生公布,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处理学生、家长来信反映的各种问题,集体约谈学生代表,和同来的常务副校长束华山一起开展巡堂和推门听课,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作为一校之长,宋涛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高速运转着,2015年的整个暑假都一直待在学校,忙着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向各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远在武汉的妻子和女儿只能赶过来团聚,即便如此,他真正放下工作陪家人的时间不超过5天,这不仅是因为个人事业心强,更因为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承担着推进合作办学体制创新,破解山区教育发展“瓶颈”,办好优质特色高中教育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华中师大、来凤县委政府和34万来凤土苗儿女的热切期盼。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计划用10年的时间把来凤一中办成“高品质、高质量、特色明、创新型、国际化”的现代品牌学校,确立了一年快起步,三年大变样,五年入先进,十年成名校的奋斗路径。梦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作为一位充满教育情怀和理想的校长,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铺路、为教师职业发展搭台、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教育的理想成就理想的教育。

  宋涛总是不失时机地向教师们传导“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办学理念,极力让清晰、科学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行动。在2015年高考成绩揭晓后,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在发给他的短信中写道:一个人的教育梦,激发了一批人的教育梦;一个人的精彩,带动了一个学校教育的精彩,感谢你给我们来凤教育演绎了希望与精彩。

  宋涛强调,校县合作办学实施教育托管是手段,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不托管是终极目标。学校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四有教师”的标准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能抓善管、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一专多用的教师队伍;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即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良性发展为主体,引领师生健康成长,为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以传承、彰显民族文化为一翼,服务民族和谐发展,培育具有本土文化(土苗文化)气质的“传统人”;以教育信息化为一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育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未来人”。通过一系列课程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国家规范、华师气质、本土特质、学校精神”为纲领,倡导学生多元发展,培育民族创新之才。

  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来凤附中的教师和学生成为舞台的“主元素”,尽情挥洒才华。该校把对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始终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和困难优先解决,并想方设法创设成长平台和发展机遇。校徽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学生自行主持、民主管理学生参与、各类社团大显身手、班级语录出现在学校LED显示屏上,悄然间师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工作学习的精气神更足了、课堂和自习课效率提高了、对学生的教育责备少了,鼓励多了、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

  锐意改革 激发队伍活力

  “我今年已经47岁了,希望能够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经验,为新时期的学校发展做一点事情”,在今年7月6日召开的学校中层干部竞聘大会上,该校生物教师田学美如是说。他的诚恳态度和出色能力打动了在座的评委,几天后,他受聘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他一起的还有5名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走上了新的管理岗位。原有的中层干部或实现轮岗,或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中层管理岗位实现“大换血”。

  校长宋涛介绍:此次开展的全员竞聘上岗,开展中层干部竞聘换届和机构优化重组;教师和年级进行双向选择,其中还纳入班主任、备课组长等关键岗位;从行政后勤拿出32个全职或兼职岗位供职员和部门双向选择,学校负责居中协调,择优聘用,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责、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提高效率、强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向着民主、科学、高效方向的转变。

  在进行理念移植和特色发展的科学定位的同时,该校正按照华中师大对于来凤附中关于办成中国山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的要求,祭出改革“组合拳”。首先对学校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建章立制,除旧布新,确保办学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的科学性。通过教代会先后修订出台了《教职工工作纪律规定》、《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教师业务评价制度》、《正副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行管职员量化考核办法》、《职称评定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奖方案》、《高考奖金分配方案》、《差旅费管理办法》、《加强教学学风建设的措施》、《教师值班公寓管理办法》、《节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办法》、《公务卡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与此同时重心下移,扁平管理,大力完善和推进年级负责制。即淡化科层制管理,推行扁平式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各职能部门要为年级开展各项工作做好指导,更做好服务。学校和年级签订目标任务书,制定年级目标管理与奖励实施方案,从年级管理、德育教育、常规教学、课程建设、科研课改、高考成绩赛、科技创新、体育、艺术、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对年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引导年级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既对年级实施统一管理和安排,又充分尊重年级的自主发展权利;既强调年级必须顾全学校的发展大局,又要求年级创造自己的个性特色。突出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等关键岗位的意义和价值,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有所侧重。

  年级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的发展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对年级事务有充分的话语权,年级聘班主任、备课组长、任课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对本学科组的发展主动谋划、主动促进。在学校的宏观规划和职能部门具体指导下,年级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为分担重心下移给年级带来的压力,同时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台,每个年级增设一名工会小组长,在校工会的指导下组织年级教师开展相关活动、同时协助处理年级日常事务;在班主任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增设一名副班主任,由班主任负责选聘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年轻教师,特别是向女教师倾斜,在班级日常事务上既分工又协作,在班主任外出学习和请假期间迅速顶上,实现班级管理无缝对接,促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该校青年教师陈雪萍在担任了一年的副班主任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科任教师,以前基本很少参与班级管理中来,现在和学生的心贴的更近了,对班主任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教学工作觉得更得心应手了。”

  实行竞聘上岗,全程考核评价。该校负责人常说:“让真抓实干的人扬眉吐气,让歪风邪气没有市场。让每个教职工找准自己的位置,都感到肩上有担子,为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截止今年7月,该校的管理考核评价一揽子方案已通过教代会,初步建立起全员评价,过程管理的全方位、多层次评价体系。真正打破论资排辈,评比靠数据说话,评优用数据证明。各部门、各年级在管理中都有数据量化,全员评价,充分运用各种数据,对于工作实绩出色的教职工给予绩效奖励,在年度考核、评优表模、外出学习等予以优先考虑。王志勇、刘元忠、莫开福、田延斌、郭嫣雯、田玮、夏晨雯等一批新老教师脱颖而出,受到学校重视和各类表彰。

  外引内联 提高队伍素质

  “作为一名来凤的学生,我感到无比幸福!我知道我们来凤还不富裕,但是我们却有幸在课堂上聆听到华师一专家的多堂示范课和学法指导讲座,我还知道我的学弟学妹们今年5月前往武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游学跟学活动。感谢一路有您,让我们带着家乡的温暖,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将无所畏惧!”这是该校2015届高三毕业生李施庆在今年8月的全县高考奖励大会上的肺腑之言。与华师合作办学之后就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因培训平台有限,教师培训难以展开的问题。首先是“走出去”,建立轮训机制,全员外出培训。通过华中师大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平台,该校137名在编在岗教职工,在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有207人次外出考察学习,绝大多数前往华中师大一附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培,还有赴深圳华师龙岗附中、华师海南附中参加大教研活动和集中培训。另外,在今年7月下旬,全体教师参加了华中师大基础合作办学第六期教师培训班,全部顺利结业。

  该校负责培训工作的常务副校长束华山介绍:之所以短期内高频率、高密度轮训教师,一则为了提升业务素养,另外,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转变理念,外出跟培回来的老师就理解了学校的改革及其他措施,就能在思想上和学校的发展保持同一水平,就能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上改革。通过“走出去”,广大教师心态从封闭走向开放,再不会盲目自大,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看到了潜在的优势。解决了在思想和视野上与大城市教育的落差。今年 5月中旬该校43名优秀学子赴武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游学、跟学活动,开阔了视野,在与优秀同龄人的交往和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和方向。

  其次是“请进来”,建立督学机制,专家常态指导。为了确保办学质量,加强对办学的业务指导,华中师大实行了督学制,每学期都有专家、名师到校对教师进行业务示范和指导,以及开展学法讲座。一学年来,共有64名教育专家、华师一附中名师来校进行教学示范、听课评课、指导教改等活动。

  同时,该校还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大的优秀学生前来支教和实习,共有37人次前来学校开展学法指导、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他们坚持把“大小专家”请进来,把家长请进来(每周有校园开放日、每学期有家长进课堂),把同行请进来(我们和华师其他合办学校开展跨地区大教研活动),同时,让学生到武汉游学,进行校外徒步拉练等等,形成教育的合力,在这种氛围下,使学校师生对自我的要求也相应的得以提升。老师有了职业期待,学生看到了学习希望。

  再者是“沉下去”,依托信息化,资源同步共享。华师大和华师一正在加紧建设网络共享平台的资源建设,全校师生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加紧建设的3间电子双板未来教室,与其他附属中学师生同步进行备教辅改考,免费共享华师数字图书馆海量优质资源。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中,学校先后开通微信、微博平台,对校园网进行改版升级,及时发布教育政策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美文。同时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对干部、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每周一次的行政办公会上定期下发学习材料,组织各类专题研讨会,支持教师在校内面向全体师生开设多样选修课和“博雅讲堂”,通过教师的先期申报和学生的自主选择,目前在高一、高二年级已开设选修课50余门,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

  本学期该校正在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即名师工程、新秀工程、青蓝工程)和“五大计划”(名师工程计划、新秀工程计划、老带新计划、联合培训计划、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组织评选校内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大兴教研之风,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真正把学校建设成教师建功立业的舞台和学生立德成才的沃土。

  助凤高飞 擦亮人才名片

  “老师们,我们只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做到理念回归,过程规范,务实求真,在不远的将来,来凤附中就是武陵山区的华师一附中,想上华师一附中的恩施儿女不必跑的太远,到华师大来凤附中即可。”去年的12月26日,州教科院专家唐俊成老师在该校教学质量月活动总结会上的一席精彩点评,赢得在场教职工的热烈掌声。这是该校以教学质量月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根生命线进行的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探索,放飞雏凤,“擦亮”人才工作名片。

  2015年高考,新的华师大来凤附中不仅实现了“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目标,而且跨越式发展,一本率等多项重要指标跃居恩施州南部四县第一,书写了来凤一中高考历史新的传奇,赢得合作办学和搬迁新校之后的开门红,得到来凤县和恩施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教师教研成果丰硕,2名教师主编和参编教辅资料6本,1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11名教师发表论文或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4篇,二等奖9篇,省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 25名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32篇。名师队伍进一步壮大,覃黎、莫开福两位老师获评首届州级名师,江明全老师获评湖北省第九批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在参加省州县各项赛事中,教师28人次受奖表彰,学生在全国生物和化学竞赛中,1人获全国三等奖,22人次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在第31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中,该校学生首次参加此项赛事即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总人数达99人,其中一等奖10人,二等奖25人,三等奖64人。在2015年来凤县第二届中小学三人制篮球赛中,喜获高中组冠军。

  立足国家级龙凤经济示范区的大潮,在新的校县合作机制的助推下,华师大来凤附中人正在积极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根本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放飞梦想,托起雏凤,谱写一曲武陵山区人才工作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