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实习生 沈志鹏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徐建平 实习生王茹雪 沈志鹏 通讯员莫昕、蔡杰)2016年12月10日,市武昌医院举办脑卒中防治专题讲座。医院副院长张武昌、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周志鸿为来自周边社区的160余位老人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脑血管科医生现场教老人使用脑卒中自测表,并免费为他们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
张武昌讲解保护血管的四大法宝。实习生 沈志鹏 摄
张武昌在《遏制脑卒中的法宝》讲座中介绍,最新发布的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而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高,幸存者不仅要面对躯体功能的障碍,还得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
“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有四大法宝。”张院长介绍,第一大法宝是早期预防,如果方法得当,80%的脑卒中可以预防。他建议老年人,平时注重一些养生方法,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清淡饮食,每日的食盐摄入量少于6克,同时拒绝吸烟等不良嗜好。法宝二是早期发现,学会自我评估,评测出有脑卒中风险,再由脑血管专科医生进行筛查。法宝三是早期干预,首先是早期服药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张武昌还强调:“降压药要长期服用,而不能血压高时用,血压低时就停用。”其次,对于狭窄的血管,应进行早期血管支架干预。
最后一大法宝是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我们常教育病人,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按国际规范,发病4.5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快速给予静脉溶栓,发病6小时的患者应急诊介入治疗。抓住这个“时间窗”,能极大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很多患者发病后误以为是其他病症,到医院后已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还有患者被送医后对做不做手术犹豫不定,也会耽搁时间。
研究表明,被血栓堵塞的血管,早开通一分钟,就可以减少200万个脑细胞的死亡,抢抓时间不仅是抢救生命,也是抢救脑细胞、减少后遗症。武昌医院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将挂号、检查、治疗各环节无缝对接,尽可能为患者节约时间。
周志鸿讲解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实习生 沈志鹏 摄
接着,周志鸿主任为在场的老人们详细介绍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价值。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许多研究指出,在脑卒中发生前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长远期结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一些复合结果的再发,包括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等,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终止他汀类药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他汀类化合物主要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但也有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会发生不良反应,如肌痛、肌酸等。如何正确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遵从具体的医嘱。
医生教老人使用脑卒中自测表。实习生 沈志鹏 摄
郑凤霞护士长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登记。实习生 沈志鹏 摄
当天,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皇甫留杰,现场教老人如何使用脑卒中自测表进行自我评估,护士们则为居民免费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皇甫留杰介绍:“国际标准脑卒中评测表题目较多,内容较专业,而今天准备的是简化版,卡通图片让人一看就明白,更适合老人使用。”
黄娟护士长(左一)为老人抽血。实习生 沈志鹏 摄
护士为听讲座的市民量血压。实习生 沈志鹏 摄
据了解,2014年武昌医院成立了“张武昌创新工作室”,主要从事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几年来,该团队深入周边的杨园社区、电力社区、建设社区、四美塘社区等多个社区,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发放大量科普宣传手册,并对辖区高危病人进行筛查。当天前来听讲座的一些老人,不少都对现场医护人员非常熟悉。讲座结束后,老人们将两位专家围住,咨询自己该使用哪种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医护人员也热情的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嘱咐老人,有问题及时与自己联系。
婆婆要求与郑护士长合影。实习生 沈志鹏 摄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