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时评列表

别给46万人弃国考戴上理性高帽

发布时间:2015-12-02 07:47:59来源:荆楚网

  29日下午17时,2016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落幕。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考试当天全国共有近10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11月30日中新网)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于11月29日,正式落幕。但是针对此次考试的话题,却热度不减。其中超46万考生弃考,就成为了民众热议的焦点。新闻称,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换句话说,有超过三成的人选择了放弃国考。面对如此高的弃考率,居然有不少人为之点赞,认为这是考生理性的回归。对于这样的舆论结论,笔者真是不敢苟同,反倒觉得,超过三成的弃考率恰恰是考生不理性的表现。

  以前,公务员是人人艳羡的“香饽饽”,于是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报名考试都呈现出火爆状态。那时,不少评论纷纷批评“公考热”,认为考生盲目跟风,缺乏理性。如今,随着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肃纪,公务员的各种隐性福利被清理,规章制度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慢慢民众不再看好公务员职业,媒体也在不断的渲染公务员“遇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见“公考热”降温了,“弃考率”上升了。可是不管是“公考热”还是“公考冷”,都不是正常现象,都不是理性抉择。因此,46万考生弃考公考怎么能够说是理性的回归呢?此为其一。

  其二,46万考生报了名却又选择弃考,这说明在一开始,超过三成的考生报考国考的行为是出于一种非理性思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盲目从众心理在作祟。令人可笑的是,在这种非理性行为导致了超过三成的考生弃考国考时,公众舆论竟然认为这是考生理性的回归。笔者真不知道报了名,交了钱,却弃考的考生身上有哪门子理性可言。

  其三,对于弃考考生而言,放弃考试无外乎就是损失了一百元的报名费外加浪费了一点报名时间而已,但是对于组织考试的机构而言,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公考组织机构要多审核46万份报名信息表,要多安排46张考桌,要多准备46万人需要的考场,要多安排46万人需要配备的监考老师,要多……也就是说,国考组织机构超过三成的人力物力投入被无情的浪费,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考生不理性的报考。

  超过三成考生弃国考,不是什么考生理性的回归,也未必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笔者倒是认为,考生与其在国考时放弃参考,不如在报名前就打消念头。只有当报考公务员的考生都是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去报考,并且认真的对待考试的时候,才是理性之光绽放的时候。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