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特约通讯列表

光谷四小荣获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单位

发布时间:2016-03-29 15:56:27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湛楚雷、胡乐、冯仁格)3月24日上午,武汉市教育局在常青实验小学三校区召开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大会。会上,市教育局领导回顾了“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做了指示,对75个教育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单位、114名教育科研业绩突出个人进行通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被评为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单位,该校湛楚雷老师被评为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业绩突出个人。

    以下是光谷四小《夯实科研强校 立足教育质量》的汇报材料:

    科研强校,质量立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十二五”期间申报了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这个课题的申报是我校提出了“生态教育”理念,进行走班课程试点之后,学校进行反复论证而确定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申报的这个课题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华中师范大学、市区教科院的专家指导下,学校确立五大保障机制——机构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确保科研工作与学校工作整合,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我校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教材,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其个性发展。每年暑假,教师最重要的作业之一就是结合我校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课题申报个人课题,暨开发校本课程,这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由教师发展中心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整理、指导修改和印制等。我校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环节——走班课,就是从开发的这些校本课程中评选出适合的课程,各走班课程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计划、总结及评价,其方案由课程管理中心审核、备案。生态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则是以学期末的各走班课的汇报展示和结合每学期开展的各项活动或竞赛来评价。如我校每学年进行的“校园六节”(樱花读书节;趣味科技节;趣味数学周;生态艺术节;校园英语节;趣味体育节)大多数呈现的就是走班课实施的成果。

  每学期初,学生要对走班课程进行自主选课,学生选课从原先的纸笔填写,课程管理中心统计、汇总、调配,到现在利用手机扫学校二维码,利用微信平台选课,实现电子化管理。同时我校利用问卷星功能,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展开调查问卷,及时了解走班课程的实施效果,及各类群体对走班课程的评价。

  我校十二五规划课题,现已如期结题,也受到来自市、区管理部门和专家的高度赞誉,我们跟享受着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丰硕成果。

  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师成长。通过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研究意识、科研能力、教材解读、课程理解、理念提升有明显进步。如在2015年3月份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中,我校35人参评,占总人数的57.4%,获奖23篇,获奖比例高;教师论文、文章在正规刊物刊发30多篇;湛楚雷、曾维娜、程华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赛课和说课中共获国家级一等奖4个,国家级三等奖2个;詹智梅老师在湖北省群文类读课题研讨活动中展示课获一等奖;青年教师朱毅杰、冯仁格在武汉市优质课竞赛中分获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全员参与,区级获奖有7人,市级获奖有4人,省级获奖2人;更可喜的是,2014年我校1人评上市学带,2人评上市优青,6人被评上区学带,3人评上区优青,2015年我校又有6人评上区学带,6人评上区优青,2人评上小中高。

  教育科研,优化了课程建设。近两年,我校共开发生态教育校本教材67本,每学期开设走班课程30多门。我校走班课程由当初的一、二年级试点开始,到现在全校铺开,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反映出学生、家长对走班课的认可与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也接受来自市区内兄弟学校及来自新疆、广东、咸宁、宜昌等地学校的参观交流接近20余次。 在去年10月份参评省优质校本课程,我校2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我校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维一体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2.0版,十三五课题研究将继续进行升级课程整合优化3.0版。

  教育科研,促进了学生发展。首先反映在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上,参赛人数、获奖人数、获奖比例是逐年上升,其次反映在我校的社团建设。目前有百人管乐社团、合唱团、观鸟队、舞蹈队、创意机器人、泥朔、田径、篮球、足球等十多个社团。特别是我校的管乐社团成立2年来获得多项殊荣,在武汉市第八届少先队特色队比赛、武汉市第二届学生器乐比赛、湖北省“长江之春”青少年西洋管弦乐队比赛中分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枫叶国际学校举行的东湖高新区首届社团节上演出效果轰动,获得一致赞誉;现该社团节目已被确定为教育部展演节目之一。

  教育科研,扩大了学校影响。经过三年的不断前行,学校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人民满意学校”、“武汉市书香校园”、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连续4年获区“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大家教育周刊》、“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及教育核心刊物进行了专题采访,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包括我校的美术课题——“阳新布贴”也取得了较高的赞誉。在2014年暑假,在“高山流水——联合国官员书画作品”走进湖北艺术交流在琴台大剧院展出,我校阳新布贴有160幅作品参展。2015年暑假,《阳新布贴——光谷四小手工作品》展在武昌农讲所旧址开展,我校74 幅作品进行为期1个月的展出,并邀请武汉市40余名小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有着“神奇东方特有的艺术品”美誉的阳新布贴。

  经过近几年的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淀,我校编著并公开出版了基础教育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丛书-《生态园里的教育梦》。该书主编:沈爱贞,副主编:饶家伟,出版刊号:ISBN978-7-5680-0772-6,本书共三个篇七个章节组成,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教育科研工作任重道远,面对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我们并不会退缩。我们希望借助市区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继续沿着生态教育课程建设整合3.0版的升级研究,定会润开满园芬芳。

  相关链接: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业绩突出单位和个人的通报